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与体会
慎徽国医国学院 Yesterday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与体会

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中国最早记录的“疫病”见于周朝,《周礼·天官冢宰》云:“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自叙》中述:“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因此,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疫病”范畴。

一、辨病因病机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根本上是由“疫”邪引起,加之武汉今年特有之“湿”邪为患,故以“湿毒疫”为其中医病名。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兼有“寒”“热”“瘀”“虚”夹杂。在岭南地区,湿邪容易化热、化火、化燥;在武汉地区,早期夹寒,亦迅速化热,但热象不甚。

疫毒不完全类同于六淫之邪,与湿相合,往往发展较快。虽夹黏滞之湿邪,亦可发病急骤,迅速传变。病位在肺,并以肺为核心,涉及脾胃,甚及心脑肾。

随着病程的进展,以及患者的体质偏颇,疫湿之邪容易兼夹,病机复杂。与热结合而成热毒,与寒结合形成寒毒,与湿结合而成湿毒,与瘀结合而成瘀毒,与饮结合而成毒饮等。通常要结合舌苔、脉象、症状来判断。脉象能反映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脉诊是了解疾病的病位、病性、邪正感度,病情轻重及其预后的客观依据之一。脉数多主热证,脉迟缓则主里证、寒证;脉浮则病在表,脉沉则病在里。

肺与大肠相表里,腑实不通则会加重肺气郁闭,邪气有所依附,湿热化毒,瘀闭肺络及心包,从而出现咳喘、心悸等。从卫气营血而言,那量不仅伤及气分,更伤及营血而成瘀,甚至逆传心包,出现神志改变。若不尽早治疗、则极容易湿热毒瘀闭气机,闭阻清窍,气机不达而进人热深厥深的体克状态。因此,重症、危重症患者临证常见喘憋气促,胸腹灼热,大便不畅,小便短赤,无汗出或汗出,手足逆冷,伴神昏烦躁,脉促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且重型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临证中观察到普通型转重型、重型转为危重型等预后不良的指标为:
(1 )舌苔:开始从白转厚转黄,此乃郁而化热,湿热内闭。
(2)舌质:从淡、胖转边开始红、舌尖红,此为湿化火、化燥入营的表现。
( 3 )大便不通:疫毒容易内结入里。
( 4 )夜间睡眠差,出虚汗多。
( 5 )淋巴细胞下降,免疫指标下降。
因此,重症患者在平台期预后是否良好、能否向轻症转化及好转,临床务必抢占先机,尽早中医药介人,是治疗关键点。一旦热入心包,或深陷厥阴,则易出现神昏、惊厥、人亡等不治之症。


二、临证思路

“疫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核心病机,临证需考虑如下两方面。

(一)识别毒之轻重
一般起病2周内的患者,毒邪较重;舌苔厚腻,脉滑数或虚弱,毒邪亦较重;重症、危重症常见喘憋气促,大便不畅,小便短赤,无汗出或汗出肢冷,伴神昏烦躁、脉促等危急象,并伴有呼吸频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低、心动过速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判断:患者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严重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性下降,乳酸进行性升高;重型、危重型常有炎症因子升高。胸部CT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

(二)判断毒之部位
初起恶寒发热,邪在表;出现咳喘胸闷,邪在肺;心动过速,邪在心;恶心呕吐、胃腹胀满,邪在胃肠;大便不通,则邪在大肠;半身不遂、眼睑下垂,邪在脑;畏寒发热发作有时、疲乏、腹胀,邪在半表半里。临床也可根据长桑君脉法来定位毒邪最严重的部位,也就是邪正相争最为焦灼的地方,表现的脉象为“动脉”。

三、治则治法

总原则为扶正祛邪。“扶正”为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正虚为百病之由,正虚之处即为容邪之所,扶正为去病之要。因此,治疗原则如下:

(一)早治疗
早诊断,尽早使用中医药。

(二)重祛邪
“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宣肺祛湿透邪贯穿始终。
开鬼门,即宣发肺气,使毒从汗而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的清肺排毒汤被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的首选方,其作用主要就是宣肺发汗。此外,桂枝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人参败毒散等均有该功用,医者可辨证用方。但要注意的是,解表要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
洁净府,即通利小便,可理解为祛湿化浊,使毒从膀胱而泄。助三焦气化可通利小便,健脾胃可助祛湿,固护脾胃也可以补养正气,促进康复。临床上可以使用达原饮、三仁汤、五苓散、藿朴夏苓汤等。但针对素体脾阳不振的患者,不能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否则易伤阳气,还会导致湿邪加重。
“去宛陈莝”意为通腑泄浊,使毒从下而排。通腑泄浊也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腹胀、大便不通的患者,尽早通便有利于疾病转归。大柴胡汤、承气汤、升降散等可大胆使用。但大便一日2~3次即可,不可致患者排水样便,导致机体失水,阳气下陷。

此外,“有是症,用是药”,是中医几千年来的一个用药准则。尤其有兼夹症的时候,毒邪最难清除,必须把热、寒、湿、瘀、饮等与毒分而治之。因此,解毒药物如炙甘草、金银花、皂角刺、连翘、黄芩、升麻等的加入有助于发挥最大效能。

(三)防传变
用药先于病机病势,以阻止传变,防范其他脏腑的损伤。

素体较虚的患者,如年龄大,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或使用了大量药物(抗生素、激素等)耗竭肾精,导致阳气亏损的患者,是治疗的难点所在。这些患者往往有呼吸困难、血氧低、病灶吸收慢等特点。

针对这类患者,在解毒的同时,也要将其原来的病邪分解出来,共同解决,让疫毒毫无生存的环境与空间。如本身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多为痰湿体质,要加半夏、橘红之类的化痰药物;糖尿病患者常以燥热为主,可加黄连、栀子等散热泻火之药。针对肾气升发受抑制,或功能受损的患者,要扶正祛邪以救肺可用制附子、干姜等药物;针灸亦可快速提升正气,促使患者达到阴阳平衡,疾病则自然而退。

病情转归根据病患的正气及所感戾气的强弱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正强邪弱:经治疗或未治疗,可邪去正安,多见于轻型、普通型患者;②邪盛正衰:易出现危重症,死症多,多见于危重型患者;③邪正相当:此类患者,若治疗不当、易出现变证、坏证,多见于重型患者。因此,治疗重点在祛湿,截断病势,防传变。用方当注意按阶梯用药,少许清热毒,兼顾全程扶正。扶正包括健脾益气、益气养阴;后期伤及阳气,当注意补气温阳为主。

另外,本次疫病应强调全程扶正,因为气虚贯通疫病全程。临床观察到,患者动一动就喘,动一动心率加快、每分钟次数从90到100多,患者很疲倦乏力,有汗出,甚至有些气虚严重的患者,汗多,夜晚需要换三套衣服,白天亦换三套衣服。气虚日久,必然损伤阳气,导致阳虚,表现为畏寒、腹泻,患者往往主诉“特别怕冷,脚也冷,肚子也冷,大便一开始比较稀的”。针对阳气虚,应在祛邪的基础上,全程给予少量温阳补气,全程灌独参汤,同时给予小剂量的附子、干姜、炙甘草,再结合藿香、陈皮、砂仁、五爪龙等祛湿醒脾,五脏六腑同时兼顾,既不伤脾也要固肾,固肾的同时要全程固气,这个非常重要。

四、鉴别诊断

(一)武汉和广州疫毒性质区别
今年的疫毒性质总体以寒湿为主,其中武汉以寒湿为主,广州则化热很快。因此,在武汉就不能用清热药太重,以免损伤脾阳,导致洞泄亡阳。而在广州,则可以重用清热解毒,如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肺炎1号方”(黄芩、黄连、山慈菇、连翘等)。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异同
二者病机病程类似,都以湿邪为主,缠绵难愈;都发生在冬春季节,有寒有湿。但在南方地区如广东,湿很快化热、化火、化燥;在武汉地区,早期夹寒,很快也化热,但热度不高。所以武汉不敢使用大剂量清热解毒药,因为伤正很厉害,不能采用两败俱伤的治疗方法。我们的经验就是阶梯用药:稍稍清火,全程扶正,且扶正以补气温阳为主。当年,SARS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更凶猛、更激烈,必须采用猛烈祛邪的方法,而伤正就要大方找正:全程扶正,从住院第2天开始全程应用西洋参30g/d,到中期则应用西洋参加高丽参,全程托住患者的气。中医认为,人活一口气,把气提上去,把阳气托住防止气脱,即可挽救生命。
本次在武汉,祛邪的力量就要温和一点,在祛邪的同时不要伤正气、败胃气。大多数普通型、重型患者,疫毒伤正气的力度没有SARS那么厉害。所以刚来武汉,特别是第1周还是比较紧张,下的药比较猛,像石膏之类,量比较大(30-50g)。到第7天以后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重,邪气也没有那么猛烈,所以我们就收了收祛邪的力度,且扶正的力也不用那么大。扶正太过就燥,如吃完药2天患者反映“口开始苦了,大便开始干了”,即是扶正太过。祛邪太过时,患者反映“我吃了你的药,是好了,没发烧了,但是我没力气了,走不动了,我拉肚子了,我一天拉了12次”。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以后我们用药就不那么猛烈了,祛邪则一步一步地来,有条不紊地进行;扶正则细水长流地进行。因此,患者看着自己一步步地变好,血氧饱和度变好,心率慢慢下降,胃口变好,心情变好,慢慢转危为安。

五、辨治经验

(一)疫毒闭肺,湿热内蕴
临床表现:低热,大多身热不扬,多不伴恶寒,或无发热;干咳,痰少,乏力倦怠,纳差甚至恶心、大便溏;舌质多暗或边尖稍红,舌苔厚腻,脉滑。
肺气郁闭、鬼门不开,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湿浊邪毒瘀堵,邪毒郁肺,郁而化热,治以宣肺祛邪、化湿排浊为法。
基本处方:麻黄8g,石膏30g,生薏仁30g,苍术15g,葶苈子15g,葛根20g,淡豆豉15g,藿香15g,桃仁10g,杏仁10g,神曲15g。
方以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仁汤加减。解表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耗伤正气。早期截断病势,先安未受邪之地。但用方当注意避免大剂量清热解毒,否则易伤正气。

(二)正虚邪实,痰浊瘀阻
临床表现:倦怠乏力,面色㿠白,眼睑淡白,语声低微,动则气促,怕冷,出虚汗,胃纳不佳,手足偏凉,大便稀溏。舌淡暗,虚脉(脉细、沉细、沉弱、沉微)。
平素正气不足之人,邪盛正衰。寒湿疫毒之邪为患,外感致病,正气不足者其邪气逐渐深入,由表入里,且寒湿疫毒易伤阳气,容易导致胸阳不振,痰浊瘀阻。治法宜扶正救肺。
基本处方:熟附子10g,干姜15g,炙甘草20g,金银花10g,皂角刺10g。
救治为第一要素,若出现气虚、虚阳外脱者,可予独参汤。
方以四逆汤扶正,助肺恢复宣发肃降;佐以金银花、皂角刺清局部郁热,解毒祛瘀。同时,在四逆汤基础上可结合岭南道地药材如藿香、陈皮化痰祛湿,砂仁、五爪龙健脾益气。全程需注意补气为要,扶正方可救肺。

(三)热毒壅肺,痰热腑实
临床表现:面色油腻或暗红,胸部满闷,大便不通,烦躁不安,眼睑偏鲜红,怕热,手脚心热,夜眠差。舌苔黄腻或黄白腻,实脉(脉细弦、弦滑、弦实,尤其是右寸关脉)。
湿热邪毒郁结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导致热毒塞肺。肺朝百脉,毒邪由肺内陷营血,瘀血阻络,痰瘀内阻,容易出现急危重症。故应该重视祛瘀通腑,这也是逆转重症为轻症的关键所在。治法宜清肺排毒,攻下救里。
基本处方:柴胡30g,黄芩15g,桃仁10g,大黄10g。
通腑泄浊也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个关键环节。针对腹胀、大便不通的患者,尽早通便有利于疾病转归。大柴胡汤、承气汤、升降散等可大胆使用。但大便一日2~3次即可,不可致泻下太过,排水样便,导致机体失水,阳气下陷。

(四)正虚邪恋,痰湿内阻
临床表现:倦怠乏力,活动后气短、心悸,咳嗽,无痰或痰少色白,纳一般,自利不渴,四肢不温。舌苔淡或白(脉细滑尤其右寸关脉,或脉细、弱)。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胃虚弱,中土不运,导致痰湿内阻,故见气短、心悸、咳嗽痰少色白。治宜健脾益气,温中散寒。
基本处方:人参10g,干姜15g,炙甘草20g,白术10g,瓜蒌皮10g。
方用理中汤培土生金,健脾化痰。

六、中医组合拳

中医治疗方案是组合拳,不仅仅用汤药、颗粒剂、中成药,对于重症患者,也可根据辨证情况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可用中医特色疗法。特色外治法对患者消除恐惧、焦虑,改善失眠等效果很好。如2月3日教第一个患者做床上八段锦的时候,患者已两天两夜没睡觉,当他打完八段锦时就觉得“胸不憋了,没那么闷了”。再者,他不是重症患者,胸闷是由于焦虑、恐惧导致。练习八段锦恰恰可以舒畅全身气机,缓解焦虑、恐惧,改善心境。耳穴疗法对改善睡眠很有用。有一位患者三个晚上没睡觉,贴上耳穴后,能睡4小时,效果非常好。如果患者出汗很多、没胃口,可用中药调理脾胃,改善食欲,从而提升正气,就能够解决出汗过多的问题。正所谓得胃气者,得天下。因此,在治疗的时候,要注意不败胃气,不伤正气,不忘补阳气,患者就有生还的希望。

在武汉抗疫期间,发现“气虚”贯穿全程,表现为动则气促,心悸、虚汗及脉细数等。气虚日久,损及阳气,阳虚而见畏寒肢冷、下腹冷及腹泻等。因此,祛邪的同时应注意温阳益气扶正,但注意少火生气,太过则容易化火化燥。小剂量用药益气扶正,使脾胃得以运化,则气血生化有源。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早期热重者可选择痰热清注射液;重症患者可考虑用血必净注射液拮抗内毒素、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调节凝血平衡、保护组织器官等。危重症期可予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生脉注射液益气养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多存在气道黏液栓,中医将其归为“痰”“湿”“瘀”。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热毒痰瘀既为此次肺炎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致病因素。因此,对于小气道黏液栓的治疗来说,大的思路应该是健脾化湿,培土生金,佐以活血化瘀为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治疗是中医的优势。恢复期患者仍存在倦急乏力、气短、纳差等症状,这种情况属于中医所说的正虚邪恋。治疗上,在补虚的同时,仍要注意化湿解毒。对于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来说,肺功能损伤比较重,甚至有肺纤维化改变,中医将其归属于痰瘀阻络,治疗上在调理肺脾肾虚的同时,佐以化痰通络活血之药,可考虑膈下逐瘀汤加人参。服用汤药的同时,可配合中医外治法、传统健身功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七、中医外治法

《黄帝内经》用十六个字解释了人生病的原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针对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采取不同的针药并用方案,同时辅以八段锦、耳穴压豆、穴位敷贴等传统疗法和外治法,有助于扶正祛邪。

(一)针灸救治急危重症
常用的急救中医针法可有效缓解患者气促气短、呼吸困难、恐惧焦虑、心悸等症。太溪穴属足少阴肾经,为肾经的胎穴、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具有滋肾纳气的作用,有强腰膝的功效,古人称之为“回阳九穴之一”,又因其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素有“人体第一大补穴”之称。针刺太溪穴,可以扶助元气,扶正以祛邪,进而救肺,阻断疫毒犯肺后逆转心包。

(二)八段锦
八段锦具有800多年的历史,对慢性病、急性病、重症等患者的正气恢复有协同作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法为“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八段锦通过8个优美的动作锻炼人体四肢,达到强健身体、气血流畅的效果,从而提升人体阳气以及代谢功能,增强自身对抗湿毒的能力。四肢强,阳气旺,心脏则健康。对于需要卧床的患者,在精神状态尚可的情况下,可通过坐式八段锦来加强锻炼。建议在患者服药后1小时练习八段锦,以微微汗出即可,勿太劳累。
部分患者可出现焦虑、不安、失眠、厌食等应激反应。八段锦非常重视深慢呼吸结合动作,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减轻焦虑,以达心身共调,有益于更好地康复。
练习八段锦讲究调身、调心、调息相结合,动作柔和、自然顺畅、形神兼备。全套动作简单明了、易练易学,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锻炼,长期坚持锻炼可有效促进体内阳气的生化,疏导气机,调补五脏六腑,从而达到消除内虚、防病强身的作用。

(三)刮痧
概述:刮痧具有开腠理、疏通经络的作用。
如咳嗽、咳痰、发热等,可选择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进行刮痧;情绪焦虑者,可刮拭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阳经循行所过处,以缓解不良情绪。膻中、合谷、太冲等穴为调理气机的常用要穴,除背部刮痧外,可配穴使用,促进气机运行。

(四)耳穴压豆
概述:耳与经络、脏腑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通过刺激耳上相对应的穴位,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发热:主穴取交感、肾上腺、肺、脑干、丘脑等。
咳嗽:取神门、气管、支气管、肺、平喘、枕等穴位。
乏力:取交感、肾、肝、口、脾、三焦、神经系统皮质下、身心穴(耳前)等穴位,以改善患者乏力症状。
焦虑:主穴取枕、脾、神门、神皮、神衰点、神衰区(前后)等,配穴取心、脑干、快活穴、身心穴等;失眠者,配肝、胃、多梦区(后)等。
胃肠不适:主穴取神门、交感、脾、消化系统皮质下。恶心呕吐,配胃、肝、胆、贲门、神经系统皮质下;腹泻便溏,配枕、肾、直肠、大肠、乙状结肠;腹胀纳呆,配胃、腹、腹胀区、迷走神经;便秘,配肺、三焦,以促进肠蠕动。

(五)穴位按摩
缓解外感症状:按摩曲池、合谷、风池。
调节情绪:头部按摩印堂、太阳、头维、百会等穴位,即“开天门”;按合谷、太冲、膻中等,亦可选背部神堂、魄户、魂门、意舍、志室等穴。
调节胃肠:腹部自中脘一左天枢一气海一右天枢行顺时针揉推约10分钟,再点按中脘、天枢、气海,每穴30次,每日2~3次,以促进胃肠运化,促进矢气排便;腔中、列缺、内关、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有协同降逆平喘作用,腹胀便秘者可加按天枢、脾俞、大肠俞等穴。每穴点按2~3分钟,每日2~3次。

(六)中药灌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见腑气不通,肺气不降,可用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保留灌肠,起到荡涤肠腑,稳定肠内菌群的作用。

八、饮食调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兼有“寒”“虚”夹杂。因此,在饮食上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避免生冷、肥甘厚腻 食物宜清淡易于吸收,避免肥甘厚腻助湿化痰。寒凉性较强的水果,如瓜类等同样不适宜食用。脾虚湿重明显的患者,牛奶等奶制品也不宜过多饮用。

2.合理饮水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湿邪重,因此要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导致水湿内停,而应少量多次饮用,尽量饮用温水。出汗多的患者可以适量饮用淡盐水。

纵览疾病发展全程,正气盛衰始终是决定病程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寒湿为患,虽一时入里化热,但其热证为标,不可一味治标,更应治本。湿毒瘀结,损耗正气为本,治应标本兼治,扶正祛邪。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因湿邪为患,其显著表现为中焦脾胃功能失调。中医论治也始终离不开治“湿”,而减少轻症向重型、危重型的转变,关键就在于调治脾胃。热毒内蕴,内陷营血,腑气不通是感染加重的主要病理基础;外来之邪与正气相搏,入里化热,变生热毒,疫毒煎熬血液,加上气虚无以行血,则血行瘀滞,津液停化而为痰浊。热毒痰瘀既为此次肺炎的病理产物,同时也是致病因素。同时,本次疫情寒湿为患,易伤阳气,部分患者正气衰弱,不足以抵御疫毒,因此发展至重型、危重型的脓毒症患者更应该重视扶正祛邪。

外邪内侵使肺失肃降,肺之治节不行,人体津液不行,脏腑失养,正气渐衰,邪毒一旦直人脏腑,顷刻危在旦夕。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无肺气肃降则大肠浊邪不能排出,邪毒积聚,损伤肠道。本次肺炎危重症出现感染、休克病变中,肠道既是易受毒邪侵袭之地,又是毒邪蕴生之所。同时,肺朝百脉,毒邪由肺内陷营血,瘀血阻络,痰瘀内阻,脏真日损,邪入脏腑。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论治中,尤其应重视祛瘀通腑,这也是逆转危重型、重型为普通型的关键所在。另外,患者的恢复一定要注意脾胃问题,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先安未受邪之地,故一定要注意固护胃气,将益气健脾、培土生金贯穿治疗的始终。

中西医结合是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一个显著特点。除去湖北省,全国各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超过83%。中医对患者早期干预,轻型患者可中医主导,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救治。在中医方面,通过中医组合拳,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注射剂、针灸、八段锦外治法等综合治疗,可为抢救危重型患者搭好平台。在西医方面,可发挥控制并发症、多脏器衰竭、休克、呼吸衰竭等优势。中西医协同起效可发挥“1+1大于2”的效果,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患者救治率,减少死亡率。

https://mp.weixin.qq.com/s/ybRPr9hqzDyLbA6qdvG2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