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24
艾灸最怕这一个字!90%的人做错,这样灸比吃补品更有效
2025-02-23
这些常见中药搭配,用对效果加倍
2025-02-02
中医和西医在治病原则区别
2025-02-01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拯救了无数肿瘤患者!
2025-01-26
仝小林院士:体病药论与治未病
2025-01-11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
2023-12-06
黄帝内经治未病陶氏疗法在日本临床应用25年研讨⑪
2024-12-09
放几滴血,口腔溃疡就会痊愈,不信你试试!
2024-12-03
三魂七魄,看看哪个已不在您身上?
2024-12-02
中文导报 东瀛万事通 今日头条:北海道中国会举办第十一届总会&恳亲会
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
古睡功“蛰龙法”,为何是睡眠的至高总决、无上心法?
原创 认真脸 72物候元气生活 2019-11-28
你有多久,
没有睡过一个,
大补元阳、给身心充足了电力的好觉了?
这两天的热点很悲哀,
一个平时身体还不错的人,
在本应“藏”的时间里强行付出,后果也会很伤。
我要向你推荐一个,将中医、道家睡眠之阴阳至理,蕴含于仙气飘飘之中的“古睡功”。助你做足“收藏”。
从宋代流传千年的“蛰龙法”,
为何被古今养生之士,
奉为睡眠的至高总决、无上心法?
陈希夷(陈抟tuán),
五代及宋初道家高人。
以高卧华山,一睡数月不起,
睡中得道而闻名。
他流传了一套睡功心法下来,一共三十二字:
陈希夷睡诀,又名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
人曰蜇龙,我却蜇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
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极简的三十二字,等你了解了其中含义后,会发现它无异于一套《心经》。
在你惯性熬夜的时候,在你精神疲累的时候,默诵、体悟、操作之,有解脱身心之效,可度你到安稳憩息之地。
下面我就尽力解读一下“古睡功”哈,如果使你领悟不到,那么绝对不是它不好、是本人功力有限。
龙,为飞腾变化、行云施雨之自古神物。
作为神物的龙,不会随意出世,它升腾变化有自己的法度:
阳气出地,则飞龙在天;
阳气沉潜,则潜龙勿用。
为什么神龙能乘长风、腾云汉、搅动九天风云?
因为——它不飞的时候,就把自己蛰伏在很深很深的渊里呀。
我们人,也要把自己当成一条龙。白天是蛟龙,龙飞凤舞,施展抱负;夜晚是卧龙,龙蛰虎潜,人淡如菊。
如何使“龙归元海”呢?
“元海”,即元炁之海——位于肚脐下丹田,它是比“肾根”更深的“精华之海”,人体精华(阴、阳、气、血、精)都源聚于此。
人入睡了,白天挥舞的龙气——阳气,就藏入到阴液的最深处——“元海”,以阴养阳、也以阳化阴。
从中化生:足够第二天使用的气血、精力资本。
所以、我想要你最明白的一件事是:无论龙还是人,让生命发出最大能量、由静转动的关键,就在于“藏”。能藏、则能付出。
只能动、不能藏的人,气血化生无力、“水浅龙疲”,无论醒或睡都不爽、不香。
聪明人,一定会懂得在每天亥时(最迟子时),“导龙归海”。
真的,世界上还有比睡觉更幸福的事情吗?
深度入睡后,阳气归到”元海“,人体开启大修复,燥热的上焦得清凉,虚寒的下焦变温暖,水火溶溶,全身酥软美快,和畅如春~
所谓“龙归元海,阳潜于阴”,是一种回了老巢、被治愈的感觉,就是如此。
人曰蜇龙,我却蜇心。
《易经》里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蛰伏,是龙的存身之道,是一份张弛有度的高贵气度。
我们人蛰心却很难。心神属火,热烈飞扬,最难于蛰伏驯化。
所以我们要像蛰龙一样,自信又细心地,调伏自心,让心安静下来。
所谓“先睡心,后睡眼”,古人有一些建议给到我们了:
“入寝时,将一切营为计虑,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
——清代养生家曹廷栋
“勿想过去未来人我等事,惟以一善为念,则怪梦不生。如此御气调神,方为自爱其宝。”
——清代养生家尤乘
“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南怀瑾
但是现代人最难蛰的除了思虑多,还有手机呀。睡前刷一刷容易起心火,心肾不交,睡眠延迟。
私人提供一点,给容易失眠之人的睡前参考吧
1 上床之前,提前1小时洗漱完毕。
然后远离一切扰起阳气的源头:
不高声谈笑、不情绪过激、不追忆过往,不做大幅度动作,不看剧、不读侦探类小说。
可以做的:轻微运动,喝一点点热东西,温热水洗脚,帮助引去脑部充血。
2 手机远离3米之外,或锁起来。
3 整个人像一个眯眼的小猫、一只安静的木鸡、一只藏头的乌龟那样:
神默默、气冥冥,抱元守一,静静等待体内阴阳交接那一刻的到来。
4 逐渐有了轻微的睡意后,可以再猫一会儿,也可以上床,视个人感觉定。
重点是保持住朦胧的睡意状态;
5 一定要杜绝对睡眠的关注焦虑。心欲求寐,则寐愈难。
这样就比较容易入睡了。
然后“卧形”
▼“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蜷,如龙之盘。
一手曲股肱枕头,一手直摩脐腹,一支脚伸,一支脚缩”。
这就是古人比较认证的睡姿了。要点是:
侧身蜷卧,身体太过张开、则散神散气、不利于入睡。早上醒来则要尽情舒展身体,散去夜里浊气。
仅供大家参考。
睡眠是大归根,吸纳是小归根。
所谓“默藏其用,息之深深”,做几个长而深的呼吸,能把清气纳至肾根,帮助入眠。
道家的呼吸筑基有特定的锻炼方法,我们平凡人可尝试以下方法:
① 闭眼,调匀鼻息,自己静听呼吸气息声。
② 尽量使呼吸舒缓深长,出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
③ 慢慢地,把呼吸的次数降到每分钟七次八次,甚至更少。
我们一般人闭上眼睛十秒钟,完全不想东西,基本上是做不到。所以你能够听到气息声,就是工夫,表示脱离了杂念,注意力集中到了呼吸上。
但是很多人还是很难做到,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小tips:
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人中穴,也就是鼻子与嘴唇相连的地方,体会这里的温度变化,呼气时暖一些,吸气时凉一些,慢慢让暖凉的时间拉得更长。
Anyway,此法挑有缘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
会睡觉的人,是格外带着一股寂寞、孤高、淡然的劲儿的。
道家把睡觉也称为“小死”。“白云高卧,世无知音”,其实是一种心法。
它其实就是:
我敢于让自己,从面前这个运转不休的现实世界中脱轨,从紧密卡位的社会序列和角色扮演中quit out。
然后进入那个只有“我”存在的虚无杳渺的世界,进入“小死”,从中获得休息和解脱。
“至醒来慢慢展转,此时一念未生,心似虚空,若能放下大静一场,其效验有不可形容者。”
这是一种神仙级别的睡眠状态了,也是一种“绝思欲以全精”的长时间静功状态,能做到的人会得到很大的裨益。
但是自古很少人达到。传说中最会睡觉的人:陈抟老祖就是这么睡觉,所以被称之为“睡神仙”,他的睡法被称为“神仙睡”,流传至今。
我们可以学习,在睡觉的时候,心里也带着这份寂寞、孤高、淡然的静气,和仙气,就离睡神仙更近一步了吧。
希望今天的解读,能帮到睡眠不够好的你。
大家都做一条能动又能静、骄傲的飞天小白龙。
睡一个好觉,能解多少毒?
https://mp.weixin.qq.com/s/c-89XtqrbBM0BOgsQQ2KIQ
你有多久,
没有睡过一个,
大补元阳、给身心充足了电力的好觉了?
这两天的热点很悲哀,
一个平时身体还不错的人,
在本应“藏”的时间里强行付出,后果也会很伤。
我要向你推荐一个,将中医、道家睡眠之阴阳至理,蕴含于仙气飘飘之中的“古睡功”。助你做足“收藏”。
从宋代流传千年的“蛰龙法”,
为何被古今养生之士,
奉为睡眠的至高总决、无上心法?
陈希夷(陈抟tuán),
五代及宋初道家高人。
以高卧华山,一睡数月不起,
睡中得道而闻名。
他流传了一套睡功心法下来,一共三十二字:
陈希夷睡诀,又名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
人曰蜇龙,我却蜇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
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极简的三十二字,等你了解了其中含义后,会发现它无异于一套《心经》。
在你惯性熬夜的时候,在你精神疲累的时候,默诵、体悟、操作之,有解脱身心之效,可度你到安稳憩息之地。
下面我就尽力解读一下“古睡功”哈,如果使你领悟不到,那么绝对不是它不好、是本人功力有限。
龙,为飞腾变化、行云施雨之自古神物。
作为神物的龙,不会随意出世,它升腾变化有自己的法度:
阳气出地,则飞龙在天;
阳气沉潜,则潜龙勿用。
为什么神龙能乘长风、腾云汉、搅动九天风云?
因为——它不飞的时候,就把自己蛰伏在很深很深的渊里呀。
我们人,也要把自己当成一条龙。白天是蛟龙,龙飞凤舞,施展抱负;夜晚是卧龙,龙蛰虎潜,人淡如菊。
如何使“龙归元海”呢?
“元海”,即元炁之海——位于肚脐下丹田,它是比“肾根”更深的“精华之海”,人体精华(阴、阳、气、血、精)都源聚于此。
人入睡了,白天挥舞的龙气——阳气,就藏入到阴液的最深处——“元海”,以阴养阳、也以阳化阴。
从中化生:足够第二天使用的气血、精力资本。
所以、我想要你最明白的一件事是:无论龙还是人,让生命发出最大能量、由静转动的关键,就在于“藏”。能藏、则能付出。
只能动、不能藏的人,气血化生无力、“水浅龙疲”,无论醒或睡都不爽、不香。
聪明人,一定会懂得在每天亥时(最迟子时),“导龙归海”。
真的,世界上还有比睡觉更幸福的事情吗?
深度入睡后,阳气归到”元海“,人体开启大修复,燥热的上焦得清凉,虚寒的下焦变温暖,水火溶溶,全身酥软美快,和畅如春~
所谓“龙归元海,阳潜于阴”,是一种回了老巢、被治愈的感觉,就是如此。
人曰蜇龙,我却蜇心。
《易经》里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蛰伏,是龙的存身之道,是一份张弛有度的高贵气度。
我们人蛰心却很难。心神属火,热烈飞扬,最难于蛰伏驯化。
所以我们要像蛰龙一样,自信又细心地,调伏自心,让心安静下来。
所谓“先睡心,后睡眼”,古人有一些建议给到我们了:
“入寝时,将一切营为计虑,举念即除,渐除渐少,渐少渐无,自然可得安眠。”
——清代养生家曹廷栋
“勿想过去未来人我等事,惟以一善为念,则怪梦不生。如此御气调神,方为自爱其宝。”
——清代养生家尤乘
“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可坐起一时再睡。”
——南怀瑾
但是现代人最难蛰的除了思虑多,还有手机呀。睡前刷一刷容易起心火,心肾不交,睡眠延迟。
私人提供一点,给容易失眠之人的睡前参考吧
1 上床之前,提前1小时洗漱完毕。
然后远离一切扰起阳气的源头:
不高声谈笑、不情绪过激、不追忆过往,不做大幅度动作,不看剧、不读侦探类小说。
可以做的:轻微运动,喝一点点热东西,温热水洗脚,帮助引去脑部充血。
2 手机远离3米之外,或锁起来。
3 整个人像一个眯眼的小猫、一只安静的木鸡、一只藏头的乌龟那样:
神默默、气冥冥,抱元守一,静静等待体内阴阳交接那一刻的到来。
4 逐渐有了轻微的睡意后,可以再猫一会儿,也可以上床,视个人感觉定。
重点是保持住朦胧的睡意状态;
5 一定要杜绝对睡眠的关注焦虑。心欲求寐,则寐愈难。
这样就比较容易入睡了。
然后“卧形”
▼“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蜷,如龙之盘。
一手曲股肱枕头,一手直摩脐腹,一支脚伸,一支脚缩”。
这就是古人比较认证的睡姿了。要点是:
侧身蜷卧,身体太过张开、则散神散气、不利于入睡。早上醒来则要尽情舒展身体,散去夜里浊气。
仅供大家参考。
睡眠是大归根,吸纳是小归根。
所谓“默藏其用,息之深深”,做几个长而深的呼吸,能把清气纳至肾根,帮助入眠。
道家的呼吸筑基有特定的锻炼方法,我们平凡人可尝试以下方法:
① 闭眼,调匀鼻息,自己静听呼吸气息声。
② 尽量使呼吸舒缓深长,出息入息,长收缓放,使之绵绵。
③ 慢慢地,把呼吸的次数降到每分钟七次八次,甚至更少。
我们一般人闭上眼睛十秒钟,完全不想东西,基本上是做不到。所以你能够听到气息声,就是工夫,表示脱离了杂念,注意力集中到了呼吸上。
但是很多人还是很难做到,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小tips:
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人中穴,也就是鼻子与嘴唇相连的地方,体会这里的温度变化,呼气时暖一些,吸气时凉一些,慢慢让暖凉的时间拉得更长。
Anyway,此法挑有缘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
会睡觉的人,是格外带着一股寂寞、孤高、淡然的劲儿的。
道家把睡觉也称为“小死”。“白云高卧,世无知音”,其实是一种心法。
它其实就是:
我敢于让自己,从面前这个运转不休的现实世界中脱轨,从紧密卡位的社会序列和角色扮演中quit out。
然后进入那个只有“我”存在的虚无杳渺的世界,进入“小死”,从中获得休息和解脱。
“至醒来慢慢展转,此时一念未生,心似虚空,若能放下大静一场,其效验有不可形容者。”
这是一种神仙级别的睡眠状态了,也是一种“绝思欲以全精”的长时间静功状态,能做到的人会得到很大的裨益。
但是自古很少人达到。传说中最会睡觉的人:陈抟老祖就是这么睡觉,所以被称之为“睡神仙”,他的睡法被称为“神仙睡”,流传至今。
我们可以学习,在睡觉的时候,心里也带着这份寂寞、孤高、淡然的静气,和仙气,就离睡神仙更近一步了吧。
希望今天的解读,能帮到睡眠不够好的你。
大家都做一条能动又能静、骄傲的飞天小白龙。
睡一个好觉,能解多少毒?
https://mp.weixin.qq.com/s/c-89XtqrbBM0BOgsQQ2KI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