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2
难怪你说中药没用,是因为你不会正确的“煮”中药
现在,中医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当您把一包包中草药拿会家以后,到底该怎样正确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们来谈谈。
“煎药工具怎么选?”
现在有些朋友对此不大在意,用平时煮饭的铝锅来熬中药,这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中药不能用金属器皿来煮,因为金属器皿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份会与某些中药的成份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属被析出后会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亦可。
但是,有的朋友会发现,药壶在开始煮的时候会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泥渣烧制的药壶会有一些缝隙,传统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药壶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药壶的缝隙就会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锅煮药,那么记住,一开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则砂锅会出现裂锅现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锅整个都热了,再适当加大点火力。
铁锅在煎煮山楂、五倍子等中药时,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
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煎药前需不需要浸泡?”
需要!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煎药需要多少水量?”
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水应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煎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大火)
沸后改用文火(小火)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药应需要多长时间?”
各不相同
1.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乃治四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即可。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可以煎煮多少次?”
中药汤剂每煎煮1次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中药汤剂煎煮3次后,已提取有效成分的90%左右,如果药物只煎煮1-2次,则有效成分总损失量为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煮2次为佳。
“处方中单包的药如何煎熬?”
『后下』▼
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包煎』▼
1.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药物细粉,如蒲黄、葶苈子、黛蛤散等均应包煎。
2.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如浮小麦、车前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焦化,也需包煎。
3.附绒毛药物,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常见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烊化』▼
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或加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另煎』▼
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极细粉后用汤剂冲服。鲜药,如鲜竹沥汁、鲜生地、鲜芦根等,按医嘱取汁冲服。
煎好的药液最好立即滤出,每剂约50-200ml,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大火浓缩后再服用。最好当天煎制,当天用完。如果是代煎的真空包装汤剂,根据代煎真空包装的提示,冰箱冷藏尽快服用完毕。
“煎煮后如何服用?”
1.服药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
温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吃热粥,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2.服药的剂量。具体根据医嘱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
“服药的时间”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附:常用药引子
俗话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子亦称引经药、引药,主要是指能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的药物。
具体来说,药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增强药物疗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药汤剂,常放入大枣;产后淤血多、乳汁少等,常会用到生化颗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红糖送服,以增强补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达病处。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最好用淡盐水送服。
缓解“毒性”。清热解毒药药性寒凉容易伤胃,含贝壳矿石类的中药较难消化,都需要用米汤送服,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顾护胃气。应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药物时,常常用红枣做药引,缓解毒性。
常见药引子的用法用量
生姜汤:常用于送服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药,如通宣理瞵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亦或是中药汤剂。一般用生姜3、5片。水煎取汁,温热送服中药即可。
图片
稀米汤:主要指粳米汤或糯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损伤。常用于送服寒性较重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三黄泻心汤、牛黄清胃丸等。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适量熬成稀粥,取上层汤汁,趁温热送服药物即可。
蜂蜜水:常用于送服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中药,如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麻仁润肠丸等,一般用枣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冲入温水300毫升,送服药物即可。另外,蜂蜜还能减少中药苦味,使中药更好入口。
大枣汤:常用于送服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中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香砂养胃丸等。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药物即可。
淡盐水:常用于送服补肾药,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一般取食盐1~2克,加温水300毫升左右,溶于水后送服药物。
葱白水:常用于送服治风寒感冒、鼻炎,痘疹类病的药物。多以大葱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药物,或入汤剂同煎。
竹叶水:常用于送服清热利尿的中成药,如导赤丸、萆分清丸等。一般取竹叶6克,加水煎煮取汁,待温送服药物。
https://mp.weixin.qq.com/s/JmgLRoDlToXOXZD6scWd1g
“煎药工具怎么选?”
现在有些朋友对此不大在意,用平时煮饭的铝锅来熬中药,这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中药不能用金属器皿来煮,因为金属器皿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份会与某些中药的成份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属被析出后会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不锈钢亦可。
但是,有的朋友会发现,药壶在开始煮的时候会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泥渣烧制的药壶会有一些缝隙,传统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药壶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药壶的缝隙就会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锅煮药,那么记住,一开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则砂锅会出现裂锅现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锅整个都热了,再适当加大点火力。
铁锅在煎煮山楂、五倍子等中药时,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
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使药液的颜色加深。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容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中药饮片是否需清洗?”
如果实在觉得草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切忌浸洗,以免成分丢失,细小种子类的药材会被冲走流失。
“煎药前需不需要浸泡?”
需要!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
“煎药需要多少水量?”
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水应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煎药应掌握什么样的火候?”
在药液未沸前宜用急火(大火)
沸后改用文火(小火)
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所谓文火,就是弱火,温度上升缓慢,水份蒸发较慢。
所谓武火,就是强火,温度上升快,水份蒸发的也快。如煎药时火候过强,水份蒸发快,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锅。
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煎药应需要多长时间?”
各不相同
1.一般药物,头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
2.质地较轻或含芳香性成分较多,如解表、芳香化湿、行气等类药物,煎煮时间应适当缩短,头煎煮沸后再煎10-15分钟,二煎煮沸后5-10分钟即可。
3.补虚药、矿物药及根茎类等质地厚重坚实、不易挥发的药,则应延长煎煮时间。头煎煮沸后,再煎40-50分钟;二煎三煎,乃治四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即可。煎煮时间均以药液煮沸后计算。
“可以煎煮多少次?”
中药汤剂每煎煮1次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中药汤剂煎煮3次后,已提取有效成分的90%左右,如果药物只煎煮1-2次,则有效成分总损失量为30%-55%,补益药就更多,故提倡煎煮2次为佳。
“处方中单包的药如何煎熬?”
『后下』▼
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钟入煎即可
『包煎』▼
1.花粉类药物、细小种子果实类中药、药物细粉,如蒲黄、葶苈子、黛蛤散等均应包煎。
2.含淀粉较多的药物,如浮小麦、车前子等在煎煮过程中易焦化,也需包煎。
3.附绒毛药物,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引起咳嗽等不适症状,常见药物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烊化』▼
一些胶类或糖类药物,如阿胶、龟版胶、鹿角胶、饴糖等。宜加适量开水溶化后,冲入汤液或加入汤液中烊化服用。
『另煎』▼
一些贵重中药,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冬虫夏草等。为避免浪费,可以单独煎煮取汁液,兑入煎好的汤剂中服用。
『冲服』▼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如牛黄、三七粉、羚羊角粉、朱砂、硇砂等。宜研极细粉后用汤剂冲服。鲜药,如鲜竹沥汁、鲜生地、鲜芦根等,按医嘱取汁冲服。
煎好的药液最好立即滤出,每剂约50-200ml,混合后分次服用。如药液太多,可将混合的药液大火浓缩后再服用。最好当天煎制,当天用完。如果是代煎的真空包装汤剂,根据代煎真空包装的提示,冰箱冷藏尽快服用完毕。
“煎煮后如何服用?”
1.服药的温度:根据病情需要。
温服:汤剂大多需温服。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
冷服:即将煎好的中药汤剂放凉后服用。一般来说,寒剂宜冷服,适用于热证。
热服:将煎好的中药汤剂趁热服下。一般而言,热剂宜热服,适用于寒证。比如外感风寒时一定要热服,服后盖好衣被,吃热粥,助出汗,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
2.服药的剂量。具体根据医嘱病情需要,有的是分服(分次服用),有的是顿服(一次性服用)。
“服药的时间”
汤剂一般每天一剂,分早晚二次服用。
至于饭前还是饭后服则主要决定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隔以上的(心、肺),如咽痛、感冒、头痛、眩晕等应在饭后服用。如病在胸腹以下,如胃、肝、肾等疾患,则要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要在饭后服用,滋补药要空腹服用,安神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特殊方剂应遵医嘱。
附:常用药引子
俗话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子亦称引经药、引药,主要是指能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的药物。
具体来说,药引子主要有以下功效:
增强药物疗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药汤剂,常放入大枣;产后淤血多、乳汁少等,常会用到生化颗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红糖送服,以增强补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达病处。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最好用淡盐水送服。
缓解“毒性”。清热解毒药药性寒凉容易伤胃,含贝壳矿石类的中药较难消化,都需要用米汤送服,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顾护胃气。应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药物时,常常用红枣做药引,缓解毒性。
常见药引子的用法用量
生姜汤:常用于送服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药,如通宣理瞵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亦或是中药汤剂。一般用生姜3、5片。水煎取汁,温热送服中药即可。
图片
稀米汤:主要指粳米汤或糯米汤,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损伤。常用于送服寒性较重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三黄泻心汤、牛黄清胃丸等。一般用粳米或糯米适量熬成稀粥,取上层汤汁,趁温热送服药物即可。
蜂蜜水:常用于送服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中药,如百合固金丸、养阴清肺丸、麻仁润肠丸等,一般用枣花蜜或槐花蜜5~10毫升,冲入温水300毫升,送服药物即可。另外,蜂蜜还能减少中药苦味,使中药更好入口。
大枣汤:常用于送服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中药,如人参健脾丸、归脾丸、香砂养胃丸等。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药物即可。
淡盐水:常用于送服补肾药,如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等。一般取食盐1~2克,加温水300毫升左右,溶于水后送服药物。
葱白水:常用于送服治风寒感冒、鼻炎,痘疹类病的药物。多以大葱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药物,或入汤剂同煎。
竹叶水:常用于送服清热利尿的中成药,如导赤丸、萆分清丸等。一般取竹叶6克,加水煎煮取汁,待温送服药物。
https://mp.weixin.qq.com/s/JmgLRoDlToXOXZD6scWd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