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24
艾灸最怕这一个字!90%的人做错,这样灸比吃补品更有效
2025-02-23
这些常见中药搭配,用对效果加倍
2025-02-02
中医和西医在治病原则区别
2025-02-01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拯救了无数肿瘤患者!
2025-01-26
仝小林院士:体病药论与治未病
2025-01-11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
2023-12-06
黄帝内经治未病陶氏疗法在日本临床应用25年研讨⑪
2024-12-09
放几滴血,口腔溃疡就会痊愈,不信你试试!
2024-12-03
三魂七魄,看看哪个已不在您身上?
2024-12-02
中文导报 东瀛万事通 今日头条:北海道中国会举办第十一届总会&恳亲会
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8
春夏养生,既要祛湿气,还要护脾胃,更要养心血
春夏,万物复苏,女人的寒气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
使人体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而中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养生之前先祛湿。
很多人以为湿气离自己很远,其实,天冷、熬夜、嗜荤、饮食生冷,喝酒、久坐少动、工作压力大,都会加重人体湿气。
人体内更是囤积了整整前三季的湿气,若无法排出,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吃再多养生保健品都于事无补
。
来简单测一下,看你体内是否有湿气?
①舌苔厚腻,舌体边缘有锯齿
②便秘、大便糖稀不成形,有拉不尽感
③口臭、口苦、嗓干痰多
④头脸油腻,长痘生粉刺,脱发
⑤怕冷,疲倦无力,困乏嗜睡,失眠多梦
⑥月经量少、痛/经、白带多,气色差
⑦消化不良、大肚腩、虚胖
如果你没有患上其它疾病,却出现了其中一种甚至多种症状,只能说明你体内湿气太重了。
湿气乃万病之源
在致病的“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中
中医最怕湿邪
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它对人体的伤害缓慢而隐蔽,中医更视它为大敌。
湿气不会自愈,放任不管便会一步步侵害人体健康。
进入关节会形成湿寒,引发关节炎/症和疼痛。
往下走会出现白带增多、异味、阴道炎/症,月经量少、痛/经、四肢疲倦。
进入肠道会导致便秘、大便糖稀,引发口臭、气色差、易疲劳困倦。
进入皮下,会降低脂肪燃烧率,引发全身浮肿和肥胖。
并且很难减下来
……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症,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体内有湿气,体外邪气与体内湿气狼狈为奸,伤及五脏六腑,脾胃虚,百病生。
春季养生,既要祛湿气,还要护脾胃,更要养心血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能食补则不吃药。中国至今5000年的茶文化中,无论是历史文人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表现了国人对喝茶的挚爱。
针对国人爱喝茶的特性,将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与中医祛湿原理相结合,将《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赤小豆、红豆、红薏仁、芡实、栀子、大麦、陈皮、茯苓、苦荞,九种天然祛湿配方。健脾祛湿的茶
85至100摄氏度热水冲饮,静置2-3分钟即可饮用。无需熬煮,一天一小包,可反复冲泡5-8次至无味。
泡出来的茶色,明黄透亮,闻起来是自然的薏米清香,入口清甜,喝完口腔润而有回甘。
https://mp.weixin.qq.com/s/uKlMXNwjs7V70Son6izM5A
使人体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而中医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
养生之前先祛湿。
很多人以为湿气离自己很远,其实,天冷、熬夜、嗜荤、饮食生冷,喝酒、久坐少动、工作压力大,都会加重人体湿气。
人体内更是囤积了整整前三季的湿气,若无法排出,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吃再多养生保健品都于事无补
。
来简单测一下,看你体内是否有湿气?
①舌苔厚腻,舌体边缘有锯齿
②便秘、大便糖稀不成形,有拉不尽感
③口臭、口苦、嗓干痰多
④头脸油腻,长痘生粉刺,脱发
⑤怕冷,疲倦无力,困乏嗜睡,失眠多梦
⑥月经量少、痛/经、白带多,气色差
⑦消化不良、大肚腩、虚胖
如果你没有患上其它疾病,却出现了其中一种甚至多种症状,只能说明你体内湿气太重了。
湿气乃万病之源
在致病的“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中
中医最怕湿邪
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它对人体的伤害缓慢而隐蔽,中医更视它为大敌。
湿气不会自愈,放任不管便会一步步侵害人体健康。
进入关节会形成湿寒,引发关节炎/症和疼痛。
往下走会出现白带增多、异味、阴道炎/症,月经量少、痛/经、四肢疲倦。
进入肠道会导致便秘、大便糖稀,引发口臭、气色差、易疲劳困倦。
进入皮下,会降低脂肪燃烧率,引发全身浮肿和肥胖。
并且很难减下来
……
为什么现代人的病症,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体内有湿气,体外邪气与体内湿气狼狈为奸,伤及五脏六腑,脾胃虚,百病生。
春季养生,既要祛湿气,还要护脾胃,更要养心血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能食补则不吃药。中国至今5000年的茶文化中,无论是历史文人中的“琴棋书画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表现了国人对喝茶的挚爱。
针对国人爱喝茶的特性,将中国五千年茶文化,与中医祛湿原理相结合,将《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赤小豆、红豆、红薏仁、芡实、栀子、大麦、陈皮、茯苓、苦荞,九种天然祛湿配方。健脾祛湿的茶
85至100摄氏度热水冲饮,静置2-3分钟即可饮用。无需熬煮,一天一小包,可反复冲泡5-8次至无味。
泡出来的茶色,明黄透亮,闻起来是自然的薏米清香,入口清甜,喝完口腔润而有回甘。
https://mp.weixin.qq.com/s/uKlMXNwjs7V70Son6izM5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