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24
艾灸最怕这一个字!90%的人做错,这样灸比吃补品更有效
2025-02-23
这些常见中药搭配,用对效果加倍
2025-02-02
中医和西医在治病原则区别
2025-02-01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拯救了无数肿瘤患者!
2025-01-26
仝小林院士:体病药论与治未病
2025-01-11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
2023-12-06
黄帝内经治未病陶氏疗法在日本临床应用25年研讨⑪
2024-12-09
放几滴血,口腔溃疡就会痊愈,不信你试试!
2024-12-03
三魂七魄,看看哪个已不在您身上?
2024-12-02
中文导报 东瀛万事通 今日头条:北海道中国会举办第十一届总会&恳亲会
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8
《氢气控癌》发布倒计时|尹芝南:研究“氢气控癌”是崇高信仰的彰显
1
这是一本开创性,几乎是颠覆性探索之作。用氢气控制癌症,实现患者生命的延续,这是全新理念和全新技术。
2
这是一本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之作。从氢分子生物学、氢气医学的创建,讲到氢气如何维护健康,进而介绍氢气控癌的科学基础,再到实验证据、“真实世界”病例调查、典型病例。还有“第三只眼”的客观视觉记述。
3
这是一本被我国泰斗级“大家”一致高度评价之作。“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肿瘤诱导分化”开创者王振义院士、小肝癌研究奠基人汤钊猷院士、“更像一名战士”的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从不同角度同时评述了氢气控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性、可行性,对这一新兴技术给予了热情支持。
4
这是一本作者心血之作。主编徐克成教授是我国著名肿瘤治疗专家,他用“心”用“血”研究和实践氢气控癌;三位共同主编吕有勇、吴沛宏和师建国教授,还有用“真诚”和“坦诚”为本书写了序言的王小宁教授和尹芝南教授,均是我国医学界的著名学者和临床实践家,他们走出“传统”,勇敢地接受和研究新兴的学科;主审孙学军教授是我国最早地研究氢分子生物学和氢医学的专家,对于“后来”的“氢气控癌”满腔热情的赞赏和支持。
这部凝聚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心”与“血”的大作《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将于2019年6月1日举行盛大的发布会。在新书即将问世之际,著名免疫学专家尹芝南教授提笔作序,称赞研究“氢气控癌”是崇高信仰的彰显。
尹芝南
1984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1988年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硕士学位。1992年底赴意大利国家肿瘤中心进修, 2年之后转至免疫学家Av.Mitchson所领导的德国风湿病中心,3年后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赴耶鲁大学医学院内科系风湿科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获得耶鲁大学内科系科研成就奖。2007年3月起被聘任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国家新“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7月被引进暨南大学,筹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并出任院长。共发表学术论文118篇,主要发表在Nature、Hepatology、JEM等国际顶级期刊上。
他这样写道:
徐克成教授是我十分尊敬的师长。早在美国时,对他的为人为事和学术成就就耳有所闻。到广州后,我们一见如故。我是研究免疫学的,极需得到临床支持和合作。徐教授作为暨南大学的临床博士生导师,我们迅速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前些时,我们一篇有关gdT 细胞治疗肝癌的文章在国外一份影响因子不低的专业刊物发表了。这是我在美国耶鲁大学工作时就期盼的、回到国内又努力了近十年的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篇报道。这份开创性研究就是在徐教授的支持和合作下完成的。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讲这份研究结果时,我都情不自禁对徐教授表示谢意。
近年来,徐教授研究肿瘤康复,重点研究“氢气控癌”。本以为我的专业与氢分子搭不上,而且这是前人和他人尚少开展的课题,因此并未特别关注,但出于对徐教授的信任,我对他的工作仍深信不疑。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到徐克成教授的工作室,见到一些吸氢体验的人,个个笑逐颜开,诉说吸氢后“神清气爽”,饭量大了,精力充沛了,睡眠改善了,再了解,他们多数是癌症患者,而且多数是其他方法“不治”的患者,吸氢几周到几个月后,有的肿瘤标记物下降了,甚至肿瘤缩小,有一位乳腺癌患者的脑转移,竟然消失了。徐教授的工作十分严谨,对所有吸氢体验者均有完整纪录,并向参观者公开。
虽然对上述氢体验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患者那种真实的感受促使我思考更深的道理。我推测,吸氢后患者的改善一定与能量有关,而能量与线粒体有关。氢气作为一种选择性抗氧化剂,可以改善线粒体功能,而有证据表明,线粒体的功能健全对维持良好免疫状态有关,线粒体衰竭会引起免疫衰竭。
新近研究认为,许多癌症与免疫系统的衰退密切相关,而另一些则更可能与免疫系统衰退、多种基因突变有关。这意味着,预防癌症的关键可能在于免疫系统,而不是基因突变。华裔科学家陈列平指出,肿瘤免疫治疗经历了一个范式转变,已从系统性提高免疫反应活性的免疫增强(immune enhancement)转变到选择性纠正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缺陷的免疫正常化(immunenormalization)。
一份日本学者的研究证实了我的推测。这份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PD-1 阳性抗CD8 T细胞处于衰竭状态,吸氢3个月后,这些T细胞转为PD-1 阴性,就是氢气“拯救”了T细胞,也就是:氢气让免疫“正常化”了。
这让我兴奋无比。氢气似乎为我终生研究的免疫学打开了一扇天窗。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总是不断地寻求和了解客观世界,探求新现象、新规律,不懈地追求真理。氢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徐克成教授以耄耋之年,老骥伏枥,仍从零开始,研究氢气控癌的“真实世界”,这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更是他崇高信仰的彰显。值得我们后辈景仰和学乡。
让我自责的是,我国生物免疫领域著名的专家吕有勇、王小宁教授早已是徐教授的“粉丝”,吴孟超、王振义、汤钊猷和钟南山院士等著名“大家”,更是鼎力支持徐教授的氢气控癌研究,而我却长时间踌躇不前。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我浏览了《氢气控癌》初稿,对徐克成教授和国内外诸位专家所做的贡献十分敬佩,更从中学习了许多知识。作为一个感悟者,衷心祝贺本书的出版,希望认真读过读懂本书读者,从中受益。
https://mp.weixin.qq.com/s/6bwjS8isPSo2E7OwSVKoWQ
这是一本开创性,几乎是颠覆性探索之作。用氢气控制癌症,实现患者生命的延续,这是全新理念和全新技术。
2
这是一本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之作。从氢分子生物学、氢气医学的创建,讲到氢气如何维护健康,进而介绍氢气控癌的科学基础,再到实验证据、“真实世界”病例调查、典型病例。还有“第三只眼”的客观视觉记述。
3
这是一本被我国泰斗级“大家”一致高度评价之作。“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肿瘤诱导分化”开创者王振义院士、小肝癌研究奠基人汤钊猷院士、“更像一名战士”的著名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从不同角度同时评述了氢气控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性、可行性,对这一新兴技术给予了热情支持。
4
这是一本作者心血之作。主编徐克成教授是我国著名肿瘤治疗专家,他用“心”用“血”研究和实践氢气控癌;三位共同主编吕有勇、吴沛宏和师建国教授,还有用“真诚”和“坦诚”为本书写了序言的王小宁教授和尹芝南教授,均是我国医学界的著名学者和临床实践家,他们走出“传统”,勇敢地接受和研究新兴的学科;主审孙学军教授是我国最早地研究氢分子生物学和氢医学的专家,对于“后来”的“氢气控癌”满腔热情的赞赏和支持。
这部凝聚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心”与“血”的大作《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将于2019年6月1日举行盛大的发布会。在新书即将问世之际,著名免疫学专家尹芝南教授提笔作序,称赞研究“氢气控癌”是崇高信仰的彰显。
尹芝南
1984年毕业于湖北医科大学,1988年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硕士学位。1992年底赴意大利国家肿瘤中心进修, 2年之后转至免疫学家Av.Mitchson所领导的德国风湿病中心,3年后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赴耶鲁大学医学院内科系风湿科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同年获得耶鲁大学内科系科研成就奖。2007年3月起被聘任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国家新“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7月被引进暨南大学,筹建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并出任院长。共发表学术论文118篇,主要发表在Nature、Hepatology、JEM等国际顶级期刊上。
他这样写道:
徐克成教授是我十分尊敬的师长。早在美国时,对他的为人为事和学术成就就耳有所闻。到广州后,我们一见如故。我是研究免疫学的,极需得到临床支持和合作。徐教授作为暨南大学的临床博士生导师,我们迅速成为最好的合作伙伴。前些时,我们一篇有关gdT 细胞治疗肝癌的文章在国外一份影响因子不低的专业刊物发表了。这是我在美国耶鲁大学工作时就期盼的、回到国内又努力了近十年的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篇报道。这份开创性研究就是在徐教授的支持和合作下完成的。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讲这份研究结果时,我都情不自禁对徐教授表示谢意。
近年来,徐教授研究肿瘤康复,重点研究“氢气控癌”。本以为我的专业与氢分子搭不上,而且这是前人和他人尚少开展的课题,因此并未特别关注,但出于对徐教授的信任,我对他的工作仍深信不疑。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到徐克成教授的工作室,见到一些吸氢体验的人,个个笑逐颜开,诉说吸氢后“神清气爽”,饭量大了,精力充沛了,睡眠改善了,再了解,他们多数是癌症患者,而且多数是其他方法“不治”的患者,吸氢几周到几个月后,有的肿瘤标记物下降了,甚至肿瘤缩小,有一位乳腺癌患者的脑转移,竟然消失了。徐教授的工作十分严谨,对所有吸氢体验者均有完整纪录,并向参观者公开。
虽然对上述氢体验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患者那种真实的感受促使我思考更深的道理。我推测,吸氢后患者的改善一定与能量有关,而能量与线粒体有关。氢气作为一种选择性抗氧化剂,可以改善线粒体功能,而有证据表明,线粒体的功能健全对维持良好免疫状态有关,线粒体衰竭会引起免疫衰竭。
新近研究认为,许多癌症与免疫系统的衰退密切相关,而另一些则更可能与免疫系统衰退、多种基因突变有关。这意味着,预防癌症的关键可能在于免疫系统,而不是基因突变。华裔科学家陈列平指出,肿瘤免疫治疗经历了一个范式转变,已从系统性提高免疫反应活性的免疫增强(immune enhancement)转变到选择性纠正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缺陷的免疫正常化(immunenormalization)。
一份日本学者的研究证实了我的推测。这份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PD-1 阳性抗CD8 T细胞处于衰竭状态,吸氢3个月后,这些T细胞转为PD-1 阴性,就是氢气“拯救”了T细胞,也就是:氢气让免疫“正常化”了。
这让我兴奋无比。氢气似乎为我终生研究的免疫学打开了一扇天窗。
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总是不断地寻求和了解客观世界,探求新现象、新规律,不懈地追求真理。氢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徐克成教授以耄耋之年,老骥伏枥,仍从零开始,研究氢气控癌的“真实世界”,这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更是他崇高信仰的彰显。值得我们后辈景仰和学乡。
让我自责的是,我国生物免疫领域著名的专家吕有勇、王小宁教授早已是徐教授的“粉丝”,吴孟超、王振义、汤钊猷和钟南山院士等著名“大家”,更是鼎力支持徐教授的氢气控癌研究,而我却长时间踌躇不前。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我浏览了《氢气控癌》初稿,对徐克成教授和国内外诸位专家所做的贡献十分敬佩,更从中学习了许多知识。作为一个感悟者,衷心祝贺本书的出版,希望认真读过读懂本书读者,从中受益。
https://mp.weixin.qq.com/s/6bwjS8isPSo2E7OwSVKoW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