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8
一个好的中医,就是一座全科医院
中国家庭报 深圳梧桐山国医私塾教育 2018-12-20
导读:参照西法的中医分科,分成中医、中药、针灸;分成妇、幼、内、外、皮肤等科,这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一位好中医,一定是位全科大夫。
曾有一位老病友戏称医师无所不能,什么病都能治,家里男女老少不管谁哪里有不舒服,只要问吴医师就好了。其实这个也是中医的特色,没有说只会治某一种病的中医,但是有擅长某一方面的中医。
一个好的中医,就是一座全科医院
有一位病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因为医生手抖了一下,拔出的牙没夹稳,掉进喉咙。医生嘱咐病人赶紧去耳鼻喉科。病人跑得有点急,到了喉科,一检查,牙齿已经下滑到胃了。
病人又跑到肠胃科,一番胃镜检查,掉落的牙已经没在胃里了......最后,病人扒了裤子在肛肠科翘起了屁股,肛肠科医生扳开一检查,惊呼:天啊,您怎么在肛门长了一颗牙?请赶紧去口腔科拔牙!
这当然只是一则笑话。
但是或多或少能折射医疗分科的一些现实弊端。很多病人去医院就诊,常常都不知道该挂什么科。而对于中医而言,现在从院校教育开始,就分成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
其中,中医临床又细分为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等,甚至分得更细。在中医医院、国医堂的专家栏上,往往这样注明:某某教授擅长肝病,某某专家专攻妇科,某某是温病学专家擅长热病......
虽然近年来“中医在民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民间中医也不过是“一招治天下”。比如靠一两个秘方,就打出专治皮肤顽疾,专治头痛,专治妇科肌瘤......这样的路子,是否是真正的中医思维?
中医分科的弊端
中医临床按西医那种内、外、妇、幼、皮肤等各科是否合适?
设皮肤科吗?
疮疡的根源很多属内科。比如鹅口疮,有时病因竟是肠痈,也就是肠子长疮。光在皮肤表面抹膏药,抹一辈子也不会好。胡希恕先生就有医案:薏仁附子败酱散,内治去肠痈,肌表的鹅口疮自然好了。
设精神科吗?
对于精神病,西药反正就着眼于大脑,一律用安定、氯氮平等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经方中医可不是这么干。所谓的“精神病”,根源常在大脑之外。比如抵当汤(丸)证,治因小腹瘀血导致的“精神病”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设肿瘤科吗?
中医治疗癌症,并不只是用用半边莲、蛇舌草等所谓的抗癌药物那么简单。当然,也不该复杂到谈癌色变无从下手。对于学通《伤寒杂病论》的大夫来说,治癌症与治感冒,在方法论上无本质区别。比如用大柴胡汤治直肠癌,用柴胡剂、用茵陈五苓散合建中方剂治肝硬化。
设中医美容科吗?
不精研内科及湿水瘀等杂症,祛斑、美颜、减肥能有效?有效也是暂时的。设不孕专科?整个人体运行不恢复,宫寒不温暖,瘀血不逐除,淋漓不尽不解决,肌瘤不消除,肝郁痞塞不打通,气血不恢复,如何得孕......就不一一举例了。
中医分科的由来
中医分科,其实也就这几十年的事。历代名医,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不是只治疗某一类疾病的专科大夫。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几乎无所不治。
自古以来,中医也通常是医药不分家的,自己开方,自己备药,名医通常都是精通药学的,典型的如写出中药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有医书《奇经八脉考》和《频湖脉学》传世。清代名医汪昂,也写有经典药书《本草备要》。同时,古时候大夫诊治时,针灸和方剂常常相互为用。
就在民国时期,中医也没分科的。民国的中医师大多是以私人诊所的形式行医的。我们熟知的中医大家胡希恕、祝味菊、郓铁樵、曹颖甫等等,当年都是开过私人诊所的。传统的中医培养基本上是通过师徒相授。
那么,中医的整体性为什么反倒被打破了呢?
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国内缺医少药严重,政府大力发展中医,更准确的说是大力发展中西结合。可传统的中医培养方式周期太长,显然不能解燃眉之急。于是,先后成立多所中医学院,并参照西医教育模式,分设学科。
这样,就将本为一体的中医、中药分开,并将中医临床按各科进行细分。这样,在大家的观念里,中医和西医一样,也是严格分科的。甚至去中医院就诊时,也自觉地挂皮肤科、外科、内科......
种“标”,常常是同一个“本”
大家都知道中医强调治病治本。可是,当医生习惯了分科的模式,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疾病也分科。这无疑造成了一种局限性思维。容易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思路。而很多时候,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其实原因只有一个。
比如说体内的水湿,往头走可以晕眩,如苓桂术甘证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又如真武汤证的“振振欲僻地”;
水湿(水饮)渗滞上焦可能咳嗽,如小青龙汤证;
湿阻心下,可能呕逆,可能不欲食;
水走肠间,可能会溏泄,可能小便不利;
水滞下焦,可能会脚肿,可能引发西医说的泌尿系疾病,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
水湿入了经络骨节可以导致关节冷痛,也就是常说的风湿;
水湿充斥肌肉,会身重;
水湿走皮间会肿胀,也可能长湿疹等皮病;
水湿还可以引发失眠......
也就是说,同一个本——水湿,可以引发不同的标,同一个原因导致不同疾病,引发各种症状,牵涉到各科。
所以,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不能分科,也分不了科。否则,与盲人摸象何异?而能整体上把握人体运行大秩序的,自然也是一位全科大夫了。
中医治病方法丰富多样,但都是基于同一个中医学原理,抛弃了中医学理论,这些方法就成了无根之木,虽然有时学着西医机械对应的方法也能够治好一些病,但疗效就强差人意了。比如针灸按摩,如果不懂中医理论,是补是泻恐怕都弄不清楚,如果搞反了,还会有副作用。古人做中医,都是多种治疗方法齐头并进,什么方法最好,就用什么方法,比如,由情志引起的疾病,往往就用情志疗法,如果象现在这样中医被机械地分成那么多科,就错失了治病的最有效办法。
中医和西医不同,西医以细胞病变为病,针对不同组织的细胞,西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则完全不一样,它以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为病,按照整体决定局部的大自然规律,我们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也就是说,不管什么病,中医都是一种方法,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
虽然方法一样,但治病的手段就多了。从整体管理的角度,中医至少有以下几类办法。
第一,治心法。心为人体一把手,它控制着血液的不对称供应,调节心理状态,可以改变血液对各组织优先供应的次序,如果能够优先供应那些衰弱的组织,减少供应那些亢进的组织,也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比如,气功疗法,情志疗法,主动的意识调整等,都属于此类方法。当然也有一些通过药物改变心功能的方法。
第二,治血法。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分配次序和单位时间内的血氧有关,改变单位时间内的血氧,也可以改变血液对各组织分配的次序,比如,输液,能够稀释血氧,增加红细胞数量,可以增加携带的血氧,这都能够影响疾病的治疗。
第三,针对穴位。穴位可以称得上人体周边的小心脏,它与心脏的谐振程度决定了下游组织获得血液的多少,因此,刺激穴位,也可以改变下游组织得到血液的多少。补法是增加血液供应,可以有效地治疗组织细胞的功能低下症,泻法是减少血液供应,可以抑制组织细胞的功能亢进症。
第四,针对经络。经络是神经、血管与局部组织细胞的营养通道,如果经络堵塞,下游组织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它就会功能低下;如果经络过于通畅,下游组织得到的血液就过了,它就会功能亢进。中医针对经络的方法就是中药,它可以根据中药分解后水合离子的大小来疏堵经络,起到治病的作用。如砒霜就是根据它带电性强,可以吸引大量水分子在它周围形成一个较大的有序水层,从而堵塞经络来治疗细胞的功能亢进症的。
第五,针对组织液。细胞是生存在组织液当中的,它的力量与组织液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它之所以病变,和组织液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改变组织液的成分,可以有效的控制一些细胞的生存存亡。比如用石灰水治烧伤,就能够治疗很多烧伤病。
一个优秀的中医,从来不拘任何治疗方法,什么适合就用什么?而现在的中医呢?分科严重,针灸按摩的只懂这一行,有的连中医诊断都不懂,不知道组织该补还是该泻,如此怎么可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呢?同样,很多中医只懂中药,他们只学会了西医治病的方式,即病药机械对应,这样的中医或许能够治好一些病,但如果碰上病因不同的,恐怕就没有疗效了。比如肝亢会引起高血压,肝功能低下有时也会,如果只知道疏肝,肯定有些高血压是治不好的。尤其是现在的中医,很多都会忽视精神在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癌症的治疗,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病,如果不能够让患者改变过去的精神状态,任由血液优先供应癌细胞,神医来了也治不好它。
中医今天的衰败,和中医分科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看看现在的中医吧,它按照西医分了无数的科,比如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男科、针灸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等。中医并不反对分科,但一定要建立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领悟之上,如果不懂中医理论,那么这些分科恐怕就成了无根之木。现在的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中医基础理论,只学会了西医病药机械对应的方法,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疗效很差,最终被国民所抛弃。
历史上的中医从来都是不分科的。因为不管什么病,它都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找出身体的不平衡的关键点,并用对应的方法来平衡它。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丰富多样,各有着重点,比如,针灸对某些病立竿见影,如果你不懂,就降低了疗效;再如由情志引起的病,常规的方法往往疗效不佳,而用对应的情志疗法就有神效。因此,作为一个好的中医,肯定是全科。
现在的中医高等教育,竟然把中医分成了很多科,比如,把中药和中医机械地分开,导致了医不知药,医生就是大帅,药就是病,用药如用兵,大帅不知兵,如何打胜仗。而过去的中医不仅懂药,而且懂药的炮制,这样能有效地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大量偏方秘方,对某些疾病立竿见影。
当今之际,应该改变中医教育模式,培养全科中医,也唯有如此,中医的疗效才能够提高,而有了疗效,就有了国民的认可,中医的发展就有了空间。而象现在这样,只学会了西医那一套病药机械对应,是难以提高疗效的,没有了疗效,国民对中医的抛弃就理所当然了。
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现代社会生活的老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进医院看病要找适合自己的科室进行诊疗,见不同的医生。
不过,看中医师确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无论是头疼、脚疼,还是肺炎、肾炎,不仅没有确切的科室可选,竟然可以去见同一个医生,这又治头又治脚的,明显就是“神医”的节奏啊,怎么那么不可信呢?
问
中医难道是不分科的吗?
答
其实中医也不是完全不分科的。在《周礼》中,中医根据诊疗内容的区别被分为食医(营养科)、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动物医学),后世又有内科、外科、伤科、妇科、产科、儿科、牙科、针科、按摩科等分类。不过,与现代医学追求医生的专精不同,中国历代的中医师大部分都是可以兼治各科,只是在某科上经验丰富有优势而已。
所以,大部分中医师其实都可以说是全科医生,所以才会给大家留下中医不分科的印象。
问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这中医是“全科”医生的不会是说大话吧?
答
这还真不是说大话。这其实要归功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中医师的眼中,人是由肝心脾肺肾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的,五个系统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但是又必须互相保持一个相对平衡。当这个相对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中医师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诊疗手段找到失衡的原因、部位和程度,然后用药物、针灸啥的恢复五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就好了。只是,相对来说,不同的诊疗对象可能在平衡的规律上有所差别,所以会有人善治小儿病,有人善治妇科病,有人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如此而已。从治疗的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头部的疾病还是脚上的疾病,在中医眼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疾病只有发展到什么程度,深入到什么层次的区别。
问
那中医开方子岂不很简单?
答
上面的理论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想,有的人腰疼,有的人腹泻,有的人脱肛,中医师却要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找寻有效信息分析出他们有可能都是脾胃虚寒,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而同样都是咳嗽,中医师却要根据咳嗽的声音,有无痰,咳嗽的时间等等来判断这个咳嗽究竟是哪个系统不平衡引起的,而不是直接给止咳药了事,是不是听起来也很复杂?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了。而且,即使都是脾胃虚寒,这症状是腰疼还是脱肛在具体的药方上还是有点儿不同的,需要在温补中焦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至于如何选药,哪些剂量,那就跟医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很有关系了,所以不同的中医师即使在面对同样一个疾病也会开出不一样的方子来。这是中医个性化诊疗的优势,不过在崇尚标准化的社会中却也被扣上了“不值得信任”的标签。
转自《中国家庭报》
https://mp.weixin.qq.com/s/d2kVoqWKAHHnBsLsdBFGMQ
导读:参照西法的中医分科,分成中医、中药、针灸;分成妇、幼、内、外、皮肤等科,这是对中医活生生的割裂和肢解。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一位好中医,一定是位全科大夫。
曾有一位老病友戏称医师无所不能,什么病都能治,家里男女老少不管谁哪里有不舒服,只要问吴医师就好了。其实这个也是中医的特色,没有说只会治某一种病的中医,但是有擅长某一方面的中医。
一个好的中医,就是一座全科医院
有一位病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因为医生手抖了一下,拔出的牙没夹稳,掉进喉咙。医生嘱咐病人赶紧去耳鼻喉科。病人跑得有点急,到了喉科,一检查,牙齿已经下滑到胃了。
病人又跑到肠胃科,一番胃镜检查,掉落的牙已经没在胃里了......最后,病人扒了裤子在肛肠科翘起了屁股,肛肠科医生扳开一检查,惊呼:天啊,您怎么在肛门长了一颗牙?请赶紧去口腔科拔牙!
这当然只是一则笑话。
但是或多或少能折射医疗分科的一些现实弊端。很多病人去医院就诊,常常都不知道该挂什么科。而对于中医而言,现在从院校教育开始,就分成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
其中,中医临床又细分为儿科、妇科、内科、外科等等,甚至分得更细。在中医医院、国医堂的专家栏上,往往这样注明:某某教授擅长肝病,某某专家专攻妇科,某某是温病学专家擅长热病......
虽然近年来“中医在民间”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很多民间中医也不过是“一招治天下”。比如靠一两个秘方,就打出专治皮肤顽疾,专治头痛,专治妇科肌瘤......这样的路子,是否是真正的中医思维?
中医分科的弊端
中医临床按西医那种内、外、妇、幼、皮肤等各科是否合适?
设皮肤科吗?
疮疡的根源很多属内科。比如鹅口疮,有时病因竟是肠痈,也就是肠子长疮。光在皮肤表面抹膏药,抹一辈子也不会好。胡希恕先生就有医案:薏仁附子败酱散,内治去肠痈,肌表的鹅口疮自然好了。
设精神科吗?
对于精神病,西药反正就着眼于大脑,一律用安定、氯氮平等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经方中医可不是这么干。所谓的“精神病”,根源常在大脑之外。比如抵当汤(丸)证,治因小腹瘀血导致的“精神病”
“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设肿瘤科吗?
中医治疗癌症,并不只是用用半边莲、蛇舌草等所谓的抗癌药物那么简单。当然,也不该复杂到谈癌色变无从下手。对于学通《伤寒杂病论》的大夫来说,治癌症与治感冒,在方法论上无本质区别。比如用大柴胡汤治直肠癌,用柴胡剂、用茵陈五苓散合建中方剂治肝硬化。
设中医美容科吗?
不精研内科及湿水瘀等杂症,祛斑、美颜、减肥能有效?有效也是暂时的。设不孕专科?整个人体运行不恢复,宫寒不温暖,瘀血不逐除,淋漓不尽不解决,肌瘤不消除,肝郁痞塞不打通,气血不恢复,如何得孕......就不一一举例了。
中医分科的由来
中医分科,其实也就这几十年的事。历代名医,如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都不是只治疗某一类疾病的专科大夫。仲景的《伤寒论杂病论》、孙思邈的《千金方》几乎无所不治。
自古以来,中医也通常是医药不分家的,自己开方,自己备药,名医通常都是精通药学的,典型的如写出中药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有医书《奇经八脉考》和《频湖脉学》传世。清代名医汪昂,也写有经典药书《本草备要》。同时,古时候大夫诊治时,针灸和方剂常常相互为用。
就在民国时期,中医也没分科的。民国的中医师大多是以私人诊所的形式行医的。我们熟知的中医大家胡希恕、祝味菊、郓铁樵、曹颖甫等等,当年都是开过私人诊所的。传统的中医培养基本上是通过师徒相授。
那么,中医的整体性为什么反倒被打破了呢?
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国内缺医少药严重,政府大力发展中医,更准确的说是大力发展中西结合。可传统的中医培养方式周期太长,显然不能解燃眉之急。于是,先后成立多所中医学院,并参照西医教育模式,分设学科。
这样,就将本为一体的中医、中药分开,并将中医临床按各科进行细分。这样,在大家的观念里,中医和西医一样,也是严格分科的。甚至去中医院就诊时,也自觉地挂皮肤科、外科、内科......
种“标”,常常是同一个“本”
大家都知道中医强调治病治本。可是,当医生习惯了分科的模式,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把疾病也分科。这无疑造成了一种局限性思维。容易变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思路。而很多时候,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症状,其实原因只有一个。
比如说体内的水湿,往头走可以晕眩,如苓桂术甘证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又如真武汤证的“振振欲僻地”;
水湿(水饮)渗滞上焦可能咳嗽,如小青龙汤证;
湿阻心下,可能呕逆,可能不欲食;
水走肠间,可能会溏泄,可能小便不利;
水滞下焦,可能会脚肿,可能引发西医说的泌尿系疾病,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
水湿入了经络骨节可以导致关节冷痛,也就是常说的风湿;
水湿充斥肌肉,会身重;
水湿走皮间会肿胀,也可能长湿疹等皮病;
水湿还可以引发失眠......
也就是说,同一个本——水湿,可以引发不同的标,同一个原因导致不同疾病,引发各种症状,牵涉到各科。
所以,真正的好中医,一定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体,从全身上下表里辨察病情。不能分科,也分不了科。否则,与盲人摸象何异?而能整体上把握人体运行大秩序的,自然也是一位全科大夫了。
中医治病方法丰富多样,但都是基于同一个中医学原理,抛弃了中医学理论,这些方法就成了无根之木,虽然有时学着西医机械对应的方法也能够治好一些病,但疗效就强差人意了。比如针灸按摩,如果不懂中医理论,是补是泻恐怕都弄不清楚,如果搞反了,还会有副作用。古人做中医,都是多种治疗方法齐头并进,什么方法最好,就用什么方法,比如,由情志引起的疾病,往往就用情志疗法,如果象现在这样中医被机械地分成那么多科,就错失了治病的最有效办法。
中医和西医不同,西医以细胞病变为病,针对不同组织的细胞,西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则完全不一样,它以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为病,按照整体决定局部的大自然规律,我们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也就是说,不管什么病,中医都是一种方法,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
虽然方法一样,但治病的手段就多了。从整体管理的角度,中医至少有以下几类办法。
第一,治心法。心为人体一把手,它控制着血液的不对称供应,调节心理状态,可以改变血液对各组织优先供应的次序,如果能够优先供应那些衰弱的组织,减少供应那些亢进的组织,也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比如,气功疗法,情志疗法,主动的意识调整等,都属于此类方法。当然也有一些通过药物改变心功能的方法。
第二,治血法。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分配次序和单位时间内的血氧有关,改变单位时间内的血氧,也可以改变血液对各组织分配的次序,比如,输液,能够稀释血氧,增加红细胞数量,可以增加携带的血氧,这都能够影响疾病的治疗。
第三,针对穴位。穴位可以称得上人体周边的小心脏,它与心脏的谐振程度决定了下游组织获得血液的多少,因此,刺激穴位,也可以改变下游组织得到血液的多少。补法是增加血液供应,可以有效地治疗组织细胞的功能低下症,泻法是减少血液供应,可以抑制组织细胞的功能亢进症。
第四,针对经络。经络是神经、血管与局部组织细胞的营养通道,如果经络堵塞,下游组织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它就会功能低下;如果经络过于通畅,下游组织得到的血液就过了,它就会功能亢进。中医针对经络的方法就是中药,它可以根据中药分解后水合离子的大小来疏堵经络,起到治病的作用。如砒霜就是根据它带电性强,可以吸引大量水分子在它周围形成一个较大的有序水层,从而堵塞经络来治疗细胞的功能亢进症的。
第五,针对组织液。细胞是生存在组织液当中的,它的力量与组织液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它之所以病变,和组织液环境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改变组织液的成分,可以有效的控制一些细胞的生存存亡。比如用石灰水治烧伤,就能够治疗很多烧伤病。
一个优秀的中医,从来不拘任何治疗方法,什么适合就用什么?而现在的中医呢?分科严重,针灸按摩的只懂这一行,有的连中医诊断都不懂,不知道组织该补还是该泻,如此怎么可能达到预期的疗效呢?同样,很多中医只懂中药,他们只学会了西医治病的方式,即病药机械对应,这样的中医或许能够治好一些病,但如果碰上病因不同的,恐怕就没有疗效了。比如肝亢会引起高血压,肝功能低下有时也会,如果只知道疏肝,肯定有些高血压是治不好的。尤其是现在的中医,很多都会忽视精神在治病中的重要作用,比如癌症的治疗,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病,如果不能够让患者改变过去的精神状态,任由血液优先供应癌细胞,神医来了也治不好它。
中医今天的衰败,和中医分科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看看现在的中医吧,它按照西医分了无数的科,比如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男科、针灸科、五官科、皮肤科、骨伤科等。中医并不反对分科,但一定要建立在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领悟之上,如果不懂中医理论,那么这些分科恐怕就成了无根之木。现在的中医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中医基础理论,只学会了西医病药机械对应的方法,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疗效很差,最终被国民所抛弃。
历史上的中医从来都是不分科的。因为不管什么病,它都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找出身体的不平衡的关键点,并用对应的方法来平衡它。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丰富多样,各有着重点,比如,针灸对某些病立竿见影,如果你不懂,就降低了疗效;再如由情志引起的病,常规的方法往往疗效不佳,而用对应的情志疗法就有神效。因此,作为一个好的中医,肯定是全科。
现在的中医高等教育,竟然把中医分成了很多科,比如,把中药和中医机械地分开,导致了医不知药,医生就是大帅,药就是病,用药如用兵,大帅不知兵,如何打胜仗。而过去的中医不仅懂药,而且懂药的炮制,这样能有效地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大量偏方秘方,对某些疾病立竿见影。
当今之际,应该改变中医教育模式,培养全科中医,也唯有如此,中医的疗效才能够提高,而有了疗效,就有了国民的认可,中医的发展就有了空间。而象现在这样,只学会了西医那一套病药机械对应,是难以提高疗效的,没有了疗效,国民对中医的抛弃就理所当然了。
现代医学的分科越来越细,现代社会生活的老百姓们,已经习惯了进医院看病要找适合自己的科室进行诊疗,见不同的医生。
不过,看中医师确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无论是头疼、脚疼,还是肺炎、肾炎,不仅没有确切的科室可选,竟然可以去见同一个医生,这又治头又治脚的,明显就是“神医”的节奏啊,怎么那么不可信呢?
问
中医难道是不分科的吗?
答
其实中医也不是完全不分科的。在《周礼》中,中医根据诊疗内容的区别被分为食医(营养科)、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和兽医(动物医学),后世又有内科、外科、伤科、妇科、产科、儿科、牙科、针科、按摩科等分类。不过,与现代医学追求医生的专精不同,中国历代的中医师大部分都是可以兼治各科,只是在某科上经验丰富有优势而已。
所以,大部分中医师其实都可以说是全科医生,所以才会给大家留下中医不分科的印象。
问
俗话说“贪多嚼不烂”,这中医是“全科”医生的不会是说大话吧?
答
这还真不是说大话。这其实要归功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中医师的眼中,人是由肝心脾肺肾五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的,五个系统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但是又必须互相保持一个相对平衡。当这个相对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发生疾病。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中医师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诊疗手段找到失衡的原因、部位和程度,然后用药物、针灸啥的恢复五个系统之间的平衡就好了。只是,相对来说,不同的诊疗对象可能在平衡的规律上有所差别,所以会有人善治小儿病,有人善治妇科病,有人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如此而已。从治疗的本质上来说,无论是头部的疾病还是脚上的疾病,在中医眼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疾病只有发展到什么程度,深入到什么层次的区别。
问
那中医开方子岂不很简单?
答
上面的理论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并没有那么简单。你想,有的人腰疼,有的人腹泻,有的人脱肛,中医师却要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找寻有效信息分析出他们有可能都是脾胃虚寒,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而同样都是咳嗽,中医师却要根据咳嗽的声音,有无痰,咳嗽的时间等等来判断这个咳嗽究竟是哪个系统不平衡引起的,而不是直接给止咳药了事,是不是听起来也很复杂?这就是中医的“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了。而且,即使都是脾胃虚寒,这症状是腰疼还是脱肛在具体的药方上还是有点儿不同的,需要在温补中焦的基础上进行加减,至于如何选药,哪些剂量,那就跟医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很有关系了,所以不同的中医师即使在面对同样一个疾病也会开出不一样的方子来。这是中医个性化诊疗的优势,不过在崇尚标准化的社会中却也被扣上了“不值得信任”的标签。
转自《中国家庭报》
https://mp.weixin.qq.com/s/d2kVoqWKAHHnBsLsdBFG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