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8
国医大师李可: 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
【导读】本文根据国医大师李可的采访编撰而成,李老将毕生奉献给传统医药复兴大业,并开启了现代人对身体阳气的启蒙之门。李老认为: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
一、阳气,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中国人习惯于用“气”这个字来指称各种与能量有关的现象和事物,比如:电气,就是指与电能的换、利用有关的事物;而对人而言,保证生命正常运的能量就是阳气,它好比举在我们头顶的一把保护伞。

能量从何而来呢?由人体吸收的各种食物、水和空气化而来。人体吸收食物的精华,这是“精”;化成能量,这是“气”;最后变成人的精神、意志,这是“神”。“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

可见,阳气是生命的根本——万物之生死,皆由阳气决定;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生化。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就是这个道理。
二、不只“春夏养阳”,四季皆需养阳

《黄帝内经》提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这段话就是说: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而人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身体与自然界同步。春夏二季是生命生长发展的季节,需要消耗很多阳气,因此这个时候要特别强调养阳;秋冬二季是气机收敛、封藏的季节,应该保养好身体的阴气。

那么,是不是秋冬二季就不需要养阳了呢?自然不是。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们睡觉喜欢用电热毯取暖,起床后都要穿上厚衣服、戴上围巾口罩,其实就是为了固护体内的阳气。

在饮食方面,人们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朝增强阳气的方式靠拢——吃火锅最能说明这一点,羊肉火锅就有温补养阳之义。
在防病治病方面也是这样。秋冬二季素来是老慢支、肺心病、老寒腿等慢性病复发的高发季,如果给这些患者把脉,就可以发现他们的脉象大多沉细无力,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这些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秋冬季节,阳气不足,人体就没有抵御外邪的能力,旧病复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有经验的中医都会在方药中适当酌加顾护阳气的药物,比如红参、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等,并且还要求热服以助阳气。

现代人由于非时作息、嗜食寒凉、滥用西药等缘故,有8成人都阳气不足。阴阳互根不可分离,阳气不足就无以化生阴气,时间长了,就会阴阳俱虚。故而,秋冬二季,我们在养阴的同时,要切记固护阳气,这样才能阴生阳长,达到阴阳和谐的状态。反之,一味地照本宣科,只顾养阴,而把养阳完全撇在一边,就要吃苦头了。

三、阴阳平衡≠阴阳均等

上文提到了“阴阳平衡”,但很多人对“平衡”二字有误解,认为“平衡”就是一分为二、完全均等。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再重复一下:阳气是生命的根基,它是主导,居于统帅地位,阳为主,阴为辅,所谓的“阴阳平衡”是在阳气主导下的平衡。

阴包括人体的所有器官,你吃进去的食物,吸收的营养成分,这些东西都属阴。它们都必须在阳的统率下,才能正常发挥作用。说白了,阴阳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必须以阳气为主导!
《黄帝内经》里指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固”。什么意思?就是说,唯有阳气处在饱满状态时,才能阴平阳秘,阳气充足是基本前提。

四、生死攸关,救阳为急

很多老年人在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他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个办法——救阳,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俗话说“回阳救逆”,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
救阳就好比拧紧水龙头的开关,水龙头的阀门、螺丝逐渐变松,就要把它拧好。《傅青主女科》里有一段话,是围绕大出血之后该怎么样挽救来说的,原话是“已亡之阴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大出血之后,损失的血虽然不能马上生出来,但是一旦阴损及阳,阳气一散,这个人生命就终结了,因此必须赶紧固护阳气。

所以,中医看病都遵守一条铁律: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怎么救阳呢?——宋代著名医学家窦材,在其《扁鹊心书》中说:“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具体艾灸时,建议以回阳九穴为主,即: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

五、艾灸恰是补阳的最佳方式!

我们都知道艾灸是“天下扶阳第一方”,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1 从原料来说

艾灸的主要原料是艾叶,艾叶有什么作用呢?
《名医别录》记载: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一句话总结:艾叶的功效非常强大,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它的“纯阳之性”!

2 从效果来说

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叶称为“地之阳”。
太阳是一切生命的能量源头,不过,尽管太阳的力量很强大,但不是时时都有太阳,而且它的能量太分散了。要利用它的能量,就要想一种办法将之聚在一起,最好的办法就是灸法!那么,哪种植物最能吸收太阳的能量呢?就是艾叶!
所以,艾灸汇聚的不是普通的太阳能量,而是少阳正气——阳气当中最具生机的气。也就是说,艾灸的最牛逼之处就在于将“天之阳”和“地之阳”的能量合二为一。这样,“纯阳之火”艾火才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给人体源源不断地补充阳气。

那么,该怎么补阳呢?方法如下:

1 灸透督脉
督脉,经行脊柱,联系着经行全身的六条阳经。“督”是统帅、领导的意思,就是说它领导全身六条阳经的阳气,全身阳气都汇聚于督脉,因此被称为“阳脉之海”,阳气到这里,就好比河流入海。
督脉不仅汇聚阳气,当各条经络的阳气不足时,它还会将阳气反补给经络,起着存钱罐、蓄水池的作用。
所以,保持督脉的畅通无阻,对于阳气的正常运行极为重要。补阳气,首先要灸督脉!

2 补肾健脾
对于阳气生化来说,最重要的是肾和脾。
在人体中,阳气来自两部分:一是先天父母所给的肾气,二是来自水谷精微,靠吃的食物、喝的水在脾胃中化而来。
肾储存着来自父母精血的先天之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是我们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一出生就有的原始能量,是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

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其实就是救阳气——因为肾有肾阳,肾阳是一身之元阳,乃“诸阳之本”!
人的先天后天互为其根。脾为后天之本,脾属土,土生万物,其他脏腑都受它的灌溉。如果脾出了毛病,脏腑就会失养,时间长了,就会损及先天之阳(肾阳),动摇生命的根基。

所以,我们总是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混元之气,主要就是脾气和肾气结合起来的阳气,你把脾肾固护好,阳气就得到了保护,人体就不受外邪侵犯,也就啥病都没有了。

http://m.evzwsr56788.cn/13151_1377_diandian1035521.do?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