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8
国医大师孙光荣:没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孕育 就没有中医药学
核心提示:孙光荣自开始行医后,便一直用毛笔写方子,如今这礕样方式几乎是罕见的,他认为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凤凰卫视7月23号《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中医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伪科学”之一,中医之疗效不过是瞎猫总能捉到死耗子,百年前中医招此骂名,至今仍备受争议。然而历经近代废除中医运动,又屡受西医冲击,岐黄之术仍矗立于21世纪,世界医学之林。他们是泰斗级的国医大师,对中医现状,中医的血脉承相,他们有话要说。
孙光荣:提高临床疗效,是发展中医事业的根本。
解说:他坚守传统,从江湖郎中成长为国医大师,为留住中医血脉,奔走疾呼。
孙光荣:这一生,我绝对不会凭医术去图财牟利。
解说:《文化大观园》,《岐黄之光——对话国医大师》系列。在同仁堂中医院,今天有一次特殊的坐诊,中风后已经停止出诊的国医大师孙光荣,来到了他以前的诊室,给三位远道而来的病人把脉。
女:早晨从睡梦当中清醒之后就感觉心里不舒服,好像是恶心,又好像是心慌,只要是从睡梦当中清醒就会有这种感觉。
解说:在孙光荣从事中医临床诊疗的50多年里,留下了很多令人称奇的故事。他曾用推拿加一个单方,挽回了溺水窒息者的生命,用3剂药抢救了垂危的胃出血病人,坚持用一个基本方挽救一位乳腺癌术后淋巴转移者,患者至今已存活30年。
孙光荣:你还是像以前的那样,可以如果疗效好的话就坚持住,好吗?
女:好。
孙光荣:没有中华传统文化 就没有中医药学
解说:《岐黄之光——对话国医大师》系列我们访问的五位国医大师,隐约中能感觉到他们在思想上,临床上,有的现代学院派气质更浓,有的则更偏重于传统中医学,无疑,孙老属于后者,这于他特殊的经历有关。孙光荣自开始行医后,便一直用毛笔写方子,如今这礕样方式几乎是罕见的,他认为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孙光荣(国医大师):中国文化开启于上古的炎黄,时代传承绵延千载,这个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医里面都全部能够反映出来,中医就是继承了它这个六大理念,在医药行业这个领域来体现了。
解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经》,就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保生大帝孙思邈曾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想要理解中医的医学原理,就需要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
王兴(孙光荣徒弟):孙老也很多时候提出来,就是说中医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你没有中国文化的这种底蕴的话,你是很难学好中医的,你理解不了,因为你的,根本就没有中医的思维,去看这个病人去。
解说:出生于1935年的孙光荣,自启蒙时,时时刻刻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每3天就要背诵父亲抄写的一首古诗词和一首汤头歌,耳濡目染,孙光荣渐渐喜欢上了中医。
孙光荣:比较静的人,不喜欢去张扬的,疯耍的,听父亲讲他的医学的故事吗,就跟他背书吗,当时我们家有一个观音菩萨的像,那个时候年纪小啊,五六岁就不懂这些,他就说每一次背对了,他就你看那个观音菩萨奖了你两颗那个酥糖,每一天都争取那两颗酥糖,没有背出来就面壁,一直到背完为止。
结合父亲和李聪甫两派之长 孙光荣形成自己中和思想
解说:孙光荣的父亲孙佛生是安徽人,著名中医,除此之外还擅长诗词歌赋和书法,抗日战争期间逃难到湖南安家,靠行医为生,作为家里的长子,孙光荣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起了传承自家医术的重任。
孙光荣:磕了9个头,那天很庄重的,正襟危坐的,他说儿子你今天入我中医门了,你这一生,绝对不能够凭医术去图人家的财,钱财,他说做得到吗,当时,我说那当然了,谁会那样呢,那你就拜这个观音菩萨做干娘,就是做义母,我就对观音的像也磕了9个头,也发了誓,这一生,我绝对不会凭医术去图财牟利,如果说那样我的处方就不灵。
解说:就这样,孙光荣师从自己的父亲,学起了中医的丹溪学派,坚守家规铁律,济世救人,在乡里行医近10年,颇有声誉。其实今天的中医院教育,除了院校期间的必修课,毕业后还要有一个跟名医的过程,最后才能临床,孙老这个小江湖郎中就是一直跟从名医学习,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也是他更加认同传统的中医治疗,师承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中医内部也是有派别之分,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孙光荣一生有三位师父,除父亲之外,还师从浏阳县柏嘉乡医院易中林院长,以及著名中医药学家李聪甫,尤其是李聪甫对孙光荣有着颇深的影响。
孙光荣:李老年纪大了,从这个招上来的招考的这一万人中间选一个做他的助手,把95分以上的卷子摆出来,摆了两个乒乓球桌子,他老人家拄着那个拐棍,围这个桌子一圈,就是他,把那个名封一扯是孙光荣,第二天他又说,你们把那个95分以上的档案带照片的全都给我摆上来,又拄着棍子走一圈,就是他,一看又是孙光荣,这太巧了。
解说:名医李聪甫对中医东垣学派有深入的研究,与孙光荣最初所学的丹溪学派有一定的不同,两派相交,反倒促成了孙光荣系列经验方的出现。
孙光荣:我父亲是丹溪学派的,他在诊疗上的主要的思想是养阴,李老是脾胃学说,是东垣(学派)的,主张调和脾胃,健脾胃,那你是开始啊,因为我从父亲那里是多少年了嘛,处方啊用药啊,都已经成了习惯了,跟了他以后开始是很不适应的,你开的那个方子一定要重开的,我一直跟了李老七年半,可以说是到第三年开始,才转过这个弯子来,但是这个有个好处,我一生非常感谢李老也有我父亲,就是能够形成我自己的东西,我把两派的优势结合起来以后,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提出的中和思想。
解说:随着在李聪甫身边长时间的侍诊学习,孙光荣终于融合两家之长,他提出中和思想,中和辨治,中和组方,其实中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王兴:他的用药是非常有特色的,包括他诊病的思路,他认为,他是用中和的思想,来指导理论实践,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核心在里面。有一次我记得是一个60多的一个老先生失眠来的,他号了脉之后,那个人好像是核供应部的一个退休的干部,气色不错,然后但是就睡不着觉,睡不着觉之后,然后他号脉之后,他是认为有些痰热扰乱心神的,所以他就开了一个方子,非常轻,也就是十来个药吧,而且剂量非常轻,而且里面比如说我们在学中医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用清心火啊,化痰都要用黄连这些东西,非常苦寒的,但是老师就不用,他就用那个灯芯草,配上化痰的比如半夏,陈皮,茯苓这些东西,非常轻,他就认为给他一点点东西就够了,他说只要你认准他的病基,药到,就中病即止,而且他是认为,他因为他有中和思想指导,他认为什么东西,万事万物都(不)要过犹不及。
http://phtv.ifeng.com/a/20160725/44426792_0.shtml
凤凰卫视7月23号《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中医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伪科学”之一,中医之疗效不过是瞎猫总能捉到死耗子,百年前中医招此骂名,至今仍备受争议。然而历经近代废除中医运动,又屡受西医冲击,岐黄之术仍矗立于21世纪,世界医学之林。他们是泰斗级的国医大师,对中医现状,中医的血脉承相,他们有话要说。
孙光荣:提高临床疗效,是发展中医事业的根本。
解说:他坚守传统,从江湖郎中成长为国医大师,为留住中医血脉,奔走疾呼。
孙光荣:这一生,我绝对不会凭医术去图财牟利。
解说:《文化大观园》,《岐黄之光——对话国医大师》系列。在同仁堂中医院,今天有一次特殊的坐诊,中风后已经停止出诊的国医大师孙光荣,来到了他以前的诊室,给三位远道而来的病人把脉。
女:早晨从睡梦当中清醒之后就感觉心里不舒服,好像是恶心,又好像是心慌,只要是从睡梦当中清醒就会有这种感觉。
解说:在孙光荣从事中医临床诊疗的50多年里,留下了很多令人称奇的故事。他曾用推拿加一个单方,挽回了溺水窒息者的生命,用3剂药抢救了垂危的胃出血病人,坚持用一个基本方挽救一位乳腺癌术后淋巴转移者,患者至今已存活30年。
孙光荣:你还是像以前的那样,可以如果疗效好的话就坚持住,好吗?
女:好。
孙光荣:没有中华传统文化 就没有中医药学
解说:《岐黄之光——对话国医大师》系列我们访问的五位国医大师,隐约中能感觉到他们在思想上,临床上,有的现代学院派气质更浓,有的则更偏重于传统中医学,无疑,孙老属于后者,这于他特殊的经历有关。孙光荣自开始行医后,便一直用毛笔写方子,如今这礕样方式几乎是罕见的,他认为没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就没有中医药学,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孙光荣(国医大师):中国文化开启于上古的炎黄,时代传承绵延千载,这个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在中医里面都全部能够反映出来,中医就是继承了它这个六大理念,在医药行业这个领域来体现了。
解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易经》,就是中医的哲学基础,保生大帝孙思邈曾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想要理解中医的医学原理,就需要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
王兴(孙光荣徒弟):孙老也很多时候提出来,就是说中医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你没有中国文化的这种底蕴的话,你是很难学好中医的,你理解不了,因为你的,根本就没有中医的思维,去看这个病人去。
解说:出生于1935年的孙光荣,自启蒙时,时时刻刻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每3天就要背诵父亲抄写的一首古诗词和一首汤头歌,耳濡目染,孙光荣渐渐喜欢上了中医。
孙光荣:比较静的人,不喜欢去张扬的,疯耍的,听父亲讲他的医学的故事吗,就跟他背书吗,当时我们家有一个观音菩萨的像,那个时候年纪小啊,五六岁就不懂这些,他就说每一次背对了,他就你看那个观音菩萨奖了你两颗那个酥糖,每一天都争取那两颗酥糖,没有背出来就面壁,一直到背完为止。
结合父亲和李聪甫两派之长 孙光荣形成自己中和思想
解说:孙光荣的父亲孙佛生是安徽人,著名中医,除此之外还擅长诗词歌赋和书法,抗日战争期间逃难到湖南安家,靠行医为生,作为家里的长子,孙光荣很小的时候就肩负起了传承自家医术的重任。
孙光荣:磕了9个头,那天很庄重的,正襟危坐的,他说儿子你今天入我中医门了,你这一生,绝对不能够凭医术去图人家的财,钱财,他说做得到吗,当时,我说那当然了,谁会那样呢,那你就拜这个观音菩萨做干娘,就是做义母,我就对观音的像也磕了9个头,也发了誓,这一生,我绝对不会凭医术去图财牟利,如果说那样我的处方就不灵。
解说:就这样,孙光荣师从自己的父亲,学起了中医的丹溪学派,坚守家规铁律,济世救人,在乡里行医近10年,颇有声誉。其实今天的中医院教育,除了院校期间的必修课,毕业后还要有一个跟名医的过程,最后才能临床,孙老这个小江湖郎中就是一直跟从名医学习,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也是他更加认同传统的中医治疗,师承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中医内部也是有派别之分,现在如此,过去也如此。孙光荣一生有三位师父,除父亲之外,还师从浏阳县柏嘉乡医院易中林院长,以及著名中医药学家李聪甫,尤其是李聪甫对孙光荣有着颇深的影响。
孙光荣:李老年纪大了,从这个招上来的招考的这一万人中间选一个做他的助手,把95分以上的卷子摆出来,摆了两个乒乓球桌子,他老人家拄着那个拐棍,围这个桌子一圈,就是他,把那个名封一扯是孙光荣,第二天他又说,你们把那个95分以上的档案带照片的全都给我摆上来,又拄着棍子走一圈,就是他,一看又是孙光荣,这太巧了。
解说:名医李聪甫对中医东垣学派有深入的研究,与孙光荣最初所学的丹溪学派有一定的不同,两派相交,反倒促成了孙光荣系列经验方的出现。
孙光荣:我父亲是丹溪学派的,他在诊疗上的主要的思想是养阴,李老是脾胃学说,是东垣(学派)的,主张调和脾胃,健脾胃,那你是开始啊,因为我从父亲那里是多少年了嘛,处方啊用药啊,都已经成了习惯了,跟了他以后开始是很不适应的,你开的那个方子一定要重开的,我一直跟了李老七年半,可以说是到第三年开始,才转过这个弯子来,但是这个有个好处,我一生非常感谢李老也有我父亲,就是能够形成我自己的东西,我把两派的优势结合起来以后,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提出的中和思想。
解说:随着在李聪甫身边长时间的侍诊学习,孙光荣终于融合两家之长,他提出中和思想,中和辨治,中和组方,其实中和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王兴:他的用药是非常有特色的,包括他诊病的思路,他认为,他是用中和的思想,来指导理论实践,这是他很重要的一个核心在里面。有一次我记得是一个60多的一个老先生失眠来的,他号了脉之后,那个人好像是核供应部的一个退休的干部,气色不错,然后但是就睡不着觉,睡不着觉之后,然后他号脉之后,他是认为有些痰热扰乱心神的,所以他就开了一个方子,非常轻,也就是十来个药吧,而且剂量非常轻,而且里面比如说我们在学中医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用清心火啊,化痰都要用黄连这些东西,非常苦寒的,但是老师就不用,他就用那个灯芯草,配上化痰的比如半夏,陈皮,茯苓这些东西,非常轻,他就认为给他一点点东西就够了,他说只要你认准他的病基,药到,就中病即止,而且他是认为,他因为他有中和思想指导,他认为什么东西,万事万物都(不)要过犹不及。
http://phtv.ifeng.com/a/20160725/44426792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