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8
“论湿气”,湿气和阳虚的关系!
编者按: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则出现小便清长等表现,故肾阳虚证存在着肾脏的病理改变。肾虚多为长期积累成疾,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而用大补之药进补,或者用成份不明的补肾壮阳药物,而应慢慢调理。肾阳亦称为元阳、真阳、真火,十二经之根,先天之本在于肾。肾与命门本同一气,为人身阴阳消长之枢纽。肾阳主一身之阳气,火衰其本则阳虚之证迭出。肾阳虚则会导致水湿内停!
中医“天人合一”的学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时间长了,“水毒”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发现现代人,所遭受的痛苦并不比衣食无着的原始时代少多少。
中医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一个个奇怪的病,结果一番折腾,还是没有效果。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后来,自己临证即久,读书多了,再研究水湿蓄积,思路渐开,知道这样的情况,并非无解,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对“水湿”证有一点感受。
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第一眼看上去必定肥胖,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黄胖看上去是虚胖,白白胖胖的。皮肤黄暗而没有光泽,面部不油腻,能食,容易累,易疲劳,肚子大,比较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中年女性易出现怕冷、月经量少、面黄色斑,明显的眩晕复视,还有浮肿。
生活中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很多人患上了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肥胖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顽固性皮肤病、哮喘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湿热有关。
我觉得水湿大致分四类: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素以辨治不出六经,想六经的问题,表证就汗出恶风,或头痛畏寒兼见高热等。里证有水饮,如水入即吐,或癫痫或下利、或小便不利、或口渴、或脐下悸、心下悸。
足太阳膀胱此经病,经主一身之表,为人身之藩篱,摄卫彻邪。今水湿内盛,蓄于膀胱,气化不振,则在表之卫气虚弱,失于固摄而见汗出。病者倦怠无力,白天动则汗出,极易感冒,怕风吹,清水鼻涕,后背膀胱经寒凉似冰冻。背部有手掌之大发冷处,即使穿棉背心也觉寒风袭入。心之腑在背,饮留心而不去,阻碍阳气布散,致使背部寒冷。“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金匮》一语点明此案之病因。头为诸阳之会,阴水上凌,则头痛、头目眩晕。兼有头痛、畏寒、无汗、身痒等表证。患者皮肤瘙痒可见湿热在表,疱疹发于表或可谓太阳蓄水证。
阳明此经病,湿热即咽干、口渴欲饮。为肺胃津液不足,夜晚寐则汗出渐次增多,甚则身如洗浴,神疲乏力,脘腹痞闷,口谈乏味,大便稀结。
太阴寒湿,此经病火弱不能蒸腾气化水液,则大便每日两三次,不成形,所致水泻前腹痛厉害,似有脱肛之感。病为“水痞”,则口干燥渴心下痞,饮水进食则上腹胀不适,进食后加重,伴有嗳气,晚上经常胀醒。既往大腹便便,腹部按之似海棉。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血脂、脂肪肝、慢性胃炎病史。太阴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主之。
少阴此经病,湿热,风湿,寒湿三气凑之合而为痹。
水为阴邪,男科之象,阳强不倒亦为阴凝不化之证。阳萎亦为水不涵木。
肾开窍于耳,主二阴。肾不化气,水泛清窍,可致耳呜、耳聋。水液内蓄亦上泛颅脑而发脑积水,患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前后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兼见目肿、身体极度消瘦、四肢不能活动,手不灵活,腿活动能力差。
据观察,湿是阴邪,源自脾湿肾寒,许多水湿证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食用添加剂、防腐剂、味精、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过多,太过寒凉油腻有关。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喜欢吃肉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喜食生冷,暗伤脾阳,久则脾失健运,湿浊内困,郁而化热,蒸津外泄而汗出。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殊不知,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临床观察,晨起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可以肯定体内有湿了。早起刷牙时恶不恶心。很多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吐痰也只是一点。舌苔白厚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寒;舌舌质红,苔很厚、发黄发腻,则体内有湿热。大便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粘在马桶上还冲不净,三五张纸反复擦也不易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机体气化异常导致水液运转功能失常,体内水液未被人体吸收,胖人多湿,像有东西压住一样,有点沉,关节疼痛,详问知既痛且肿。痰湿一家,像有眩晕感,好像原地打转停下后周围东西在旋转一样,体胖咳嗽痰多,化痰利肺止咳见效却不能根治,痰总是绵绵不绝。青少年的近视多发,青光眼、白内障多因一种痉挛水肿的变化。
异常水液储存体内而未被人体吸收,该有的地方没有,所以会口渴会需要水。不该有的地方又多了,水喝进来又会吐,感觉头重脚轻。
不该有水的地方水多了,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积液。比如有些患者有眼袋,面部浮肿或浮肿貌,美尼尔氏综合症等。比如关节腔积液,睾丸鞘膜积液,盆腔积液,心包积液,羊水过多等。或者说病人感觉里面有水,吐口水、流眼泪、泪囊炎,流清鼻涕、吐稀水样痰。特发性水肿胸水,肝硬化腹水,脑积水,脑水肿,上下肢水肿。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大便水样泻、洞泻、肛门渗水。遗尿,肾病水肿,肾积水,尿毒症腹水实际上流的也是清水。乳头大量溢血,白带清稀实际上流的也是水。耳朵流清水,中耳炎也出现耳内流水。比如湿疹的皮肤渗液、皮肤慢性溃疡流清水等。扁平疣、黄色瘤、脂溢性皮炎脱发、多形性红斑、水痘、带状疱疹、顽固性湿疹、手足的水疱性湿疹等皮肤病渗出明显或有水疱流水。
人体脏腑得不到水液补充而渴,该有水的地方没有水,所以身体部位缺水干燥。比如干燥综合证,口渴,眼干,舌燥,鼻子干,嗓子干,皮肤裂口、皮肤干燥等。见有咽干口渴,小便不利。尿频,尿痛,尿急,有骚味及尿臭,很多泡沫。小便不利,不单是数量多少和排尿顺利的问题。还有尿的质量问题。口渴喜热饮,人汗出,心慌,乏力,腹软便溏或水郁便秘。舌淡胖苔水滑。
水湿不去,其病难退。天地万物规律变化,在阳气不足的情况下阴雨连天湿病加重,太阳一出来湿气就化没。根源在虚寒引起,就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个论断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至于理法,迄今凡是经方中医,尽皆知道水湿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始行。当此之时,调节局部水液代谢失常,务利水湿复其气化,以振奋卫气,或温阳化饮使水湿、寒热去而症自除。于仲景精详处摘取,如营卫不足,湿热郁于肌腠,发之即可。随症择机以补之,略加变通,或与其他方剂合用表里两解,用来治疗多种水邪惟寰的病证。则不补气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不止痒而痒自止,不止痛而痛自消,以此类推矣。诸病皆然。
参透其理,可应无穷,妙哉!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ExNzYwNw==&mid=2649892509&idx=2&sn=c3f7fc89d645731b332832086b4b816a&scene=5&srcid=07085Jf6k0hnzcfIoU44yw4O#rd
中医“天人合一”的学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时间长了,“水毒”产生的毒素积留在体内,则百病丛生。发现现代人,所遭受的痛苦并不比衣食无着的原始时代少多少。
中医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一个个奇怪的病,结果一番折腾,还是没有效果。觉得此病没有那么简单,束手无策,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后来,自己临证即久,读书多了,再研究水湿蓄积,思路渐开,知道这样的情况,并非无解,而是体内的水湿太重了,对“水湿”证有一点感受。
现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了,这,就是经方的魅力。
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第一眼看上去必定肥胖,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黄胖看上去是虚胖,白白胖胖的。皮肤黄暗而没有光泽,面部不油腻,能食,容易累,易疲劳,肚子大,比较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中年女性易出现怕冷、月经量少、面黄色斑,明显的眩晕复视,还有浮肿。
生活中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很多人患上了痛风、脂肪肝、单纯性肥胖、脑垂体瘤、肥胖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顽固性皮肤病、哮喘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湿热有关。
我觉得水湿大致分四类: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素以辨治不出六经,想六经的问题,表证就汗出恶风,或头痛畏寒兼见高热等。里证有水饮,如水入即吐,或癫痫或下利、或小便不利、或口渴、或脐下悸、心下悸。
足太阳膀胱此经病,经主一身之表,为人身之藩篱,摄卫彻邪。今水湿内盛,蓄于膀胱,气化不振,则在表之卫气虚弱,失于固摄而见汗出。病者倦怠无力,白天动则汗出,极易感冒,怕风吹,清水鼻涕,后背膀胱经寒凉似冰冻。背部有手掌之大发冷处,即使穿棉背心也觉寒风袭入。心之腑在背,饮留心而不去,阻碍阳气布散,致使背部寒冷。“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金匮》一语点明此案之病因。头为诸阳之会,阴水上凌,则头痛、头目眩晕。兼有头痛、畏寒、无汗、身痒等表证。患者皮肤瘙痒可见湿热在表,疱疹发于表或可谓太阳蓄水证。
阳明此经病,湿热即咽干、口渴欲饮。为肺胃津液不足,夜晚寐则汗出渐次增多,甚则身如洗浴,神疲乏力,脘腹痞闷,口谈乏味,大便稀结。
太阴寒湿,此经病火弱不能蒸腾气化水液,则大便每日两三次,不成形,所致水泻前腹痛厉害,似有脱肛之感。病为“水痞”,则口干燥渴心下痞,饮水进食则上腹胀不适,进食后加重,伴有嗳气,晚上经常胀醒。既往大腹便便,腹部按之似海棉。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高血脂、脂肪肝、慢性胃炎病史。太阴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主之。
少阴此经病,湿热,风湿,寒湿三气凑之合而为痹。
水为阴邪,男科之象,阳强不倒亦为阴凝不化之证。阳萎亦为水不涵木。
肾开窍于耳,主二阴。肾不化气,水泛清窍,可致耳呜、耳聋。水液内蓄亦上泛颅脑而发脑积水,患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前后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兼见目肿、身体极度消瘦、四肢不能活动,手不灵活,腿活动能力差。
据观察,湿是阴邪,源自脾湿肾寒,许多水湿证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食用添加剂、防腐剂、味精、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过多,太过寒凉油腻有关。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喜欢吃肉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喜食生冷,暗伤脾阳,久则脾失健运,湿浊内困,郁而化热,蒸津外泄而汗出。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殊不知,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临床观察,晨起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可以肯定体内有湿了。早起刷牙时恶不恶心。很多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吐痰也只是一点。舌苔白厚滑而湿润,说明体内有寒;舌舌质红,苔很厚、发黄发腻,则体内有湿热。大便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粘在马桶上还冲不净,三五张纸反复擦也不易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机体气化异常导致水液运转功能失常,体内水液未被人体吸收,胖人多湿,像有东西压住一样,有点沉,关节疼痛,详问知既痛且肿。痰湿一家,像有眩晕感,好像原地打转停下后周围东西在旋转一样,体胖咳嗽痰多,化痰利肺止咳见效却不能根治,痰总是绵绵不绝。青少年的近视多发,青光眼、白内障多因一种痉挛水肿的变化。
异常水液储存体内而未被人体吸收,该有的地方没有,所以会口渴会需要水。不该有的地方又多了,水喝进来又会吐,感觉头重脚轻。
不该有水的地方水多了,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积液。比如有些患者有眼袋,面部浮肿或浮肿貌,美尼尔氏综合症等。比如关节腔积液,睾丸鞘膜积液,盆腔积液,心包积液,羊水过多等。或者说病人感觉里面有水,吐口水、流眼泪、泪囊炎,流清鼻涕、吐稀水样痰。特发性水肿胸水,肝硬化腹水,脑积水,脑水肿,上下肢水肿。夏秋季腹泻、抗生素腹泻、大便水样泻、洞泻、肛门渗水。遗尿,肾病水肿,肾积水,尿毒症腹水实际上流的也是清水。乳头大量溢血,白带清稀实际上流的也是水。耳朵流清水,中耳炎也出现耳内流水。比如湿疹的皮肤渗液、皮肤慢性溃疡流清水等。扁平疣、黄色瘤、脂溢性皮炎脱发、多形性红斑、水痘、带状疱疹、顽固性湿疹、手足的水疱性湿疹等皮肤病渗出明显或有水疱流水。
人体脏腑得不到水液补充而渴,该有水的地方没有水,所以身体部位缺水干燥。比如干燥综合证,口渴,眼干,舌燥,鼻子干,嗓子干,皮肤裂口、皮肤干燥等。见有咽干口渴,小便不利。尿频,尿痛,尿急,有骚味及尿臭,很多泡沫。小便不利,不单是数量多少和排尿顺利的问题。还有尿的质量问题。口渴喜热饮,人汗出,心慌,乏力,腹软便溏或水郁便秘。舌淡胖苔水滑。
水湿不去,其病难退。天地万物规律变化,在阳气不足的情况下阴雨连天湿病加重,太阳一出来湿气就化没。根源在虚寒引起,就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个论断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至于理法,迄今凡是经方中医,尽皆知道水湿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始行。当此之时,调节局部水液代谢失常,务利水湿复其气化,以振奋卫气,或温阳化饮使水湿、寒热去而症自除。于仲景精详处摘取,如营卫不足,湿热郁于肌腠,发之即可。随症择机以补之,略加变通,或与其他方剂合用表里两解,用来治疗多种水邪惟寰的病证。则不补气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不止痒而痒自止,不止痛而痛自消,以此类推矣。诸病皆然。
参透其理,可应无穷,妙哉!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ExNzYwNw==&mid=2649892509&idx=2&sn=c3f7fc89d645731b332832086b4b816a&scene=5&srcid=07085Jf6k0hnzcfIoU44yw4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