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2-24
艾灸最怕这一个字!90%的人做错,这样灸比吃补品更有效
2025-02-23
这些常见中药搭配,用对效果加倍
2025-02-02
中医和西医在治病原则区别
2025-02-01
李可老中医的一句话,拯救了无数肿瘤患者!
2025-01-26
仝小林院士:体病药论与治未病
2025-01-11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
2023-12-06
黄帝内经治未病陶氏疗法在日本临床应用25年研讨⑪
2024-12-09
放几滴血,口腔溃疡就会痊愈,不信你试试!
2024-12-03
三魂七魄,看看哪个已不在您身上?
2024-12-02
中文导报 东瀛万事通 今日头条:北海道中国会举办第十一届总会&恳亲会
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3
餃子和中医、中国文化、健康飲食
饺子和中医、中国文化的座谈会,1/29在札幌市中国料理养源乡举行。
北海道出版的地方杂志「O.tone」,2012年2月(Vol.40)的饺子和爱犬特集,通过饺子的来历,介绍了中医和饺子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的「医食同源」的健康理念。
日中・饺子座谈「对饺子的喜爱,超越了国界」。来自饺子的故乡三位中国人和北国出生,喜爱饺子的两位日本人,一遍品尝着正宗中国饺子,一遍交流两国饺子文化的相异和共性。
东汉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中国食同源」的饺子,随着二战结束,大量习惯、喜欢饺子的日本人和残留孤儿、华人华侨,将这一「完全食品」带到了日本,现在成了日本人的家庭料理之一。几年前的「毒饺子」事件,一度让饺子从日本家庭冰箱中消失一阵,但是,已经离不开饺子的日本人,很快又将饺子放回了家庭冰箱中。
在中国,饺子是主食,到日本,饺子变菜肴了。日本有各种菜肴加主食的「定食」套餐,其中就有「饺子定食」。一碗饭,一碟煎饺子,一碗汤和一小碟酱菜,这就是「饺子定食」。在中国,饺子不够可以加饭,但把饺子当菜,恐怕难以接受。在日本可是常识了。
在中国,吃饺子从包饺子开始,擀皮、伴馅、包煮饺子。剩饺子,再加热时有用油煎。日本人不擅长擀皮,发明机器生产饺子皮,油煎饺子是日本的饺子主流。想吃水饺,必须强调「水煮」,不然端来的一定是煎饺。
在夏天,炎热的天气,食欲不佳是,啤酒、毛豆加饺子,是日本工薪阶层的消暑良方。
因为日本人自己一般不擀皮,所以饺子的比较就是馅的不同。中国饺子宴,就饺子皮的变化,可让日本人大吃一惊,、大饱眼福。
包饺子也是在日本的中日友好交流的常规活动。想自己包饺子,学了,仍不会,所以会每次参加。日本人的学习精神还是让人敬佩。
北海道出版的地方杂志「O.tone」,2012年2月(Vol.40)的饺子和爱犬特集,通过饺子的来历,介绍了中医和饺子关系,以及中国文化的「医食同源」的健康理念。
日中・饺子座谈「对饺子的喜爱,超越了国界」。来自饺子的故乡三位中国人和北国出生,喜爱饺子的两位日本人,一遍品尝着正宗中国饺子,一遍交流两国饺子文化的相异和共性。
东汉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中国食同源」的饺子,随着二战结束,大量习惯、喜欢饺子的日本人和残留孤儿、华人华侨,将这一「完全食品」带到了日本,现在成了日本人的家庭料理之一。几年前的「毒饺子」事件,一度让饺子从日本家庭冰箱中消失一阵,但是,已经离不开饺子的日本人,很快又将饺子放回了家庭冰箱中。
在中国,饺子是主食,到日本,饺子变菜肴了。日本有各种菜肴加主食的「定食」套餐,其中就有「饺子定食」。一碗饭,一碟煎饺子,一碗汤和一小碟酱菜,这就是「饺子定食」。在中国,饺子不够可以加饭,但把饺子当菜,恐怕难以接受。在日本可是常识了。
在中国,吃饺子从包饺子开始,擀皮、伴馅、包煮饺子。剩饺子,再加热时有用油煎。日本人不擅长擀皮,发明机器生产饺子皮,油煎饺子是日本的饺子主流。想吃水饺,必须强调「水煮」,不然端来的一定是煎饺。
在夏天,炎热的天气,食欲不佳是,啤酒、毛豆加饺子,是日本工薪阶层的消暑良方。
因为日本人自己一般不擀皮,所以饺子的比较就是馅的不同。中国饺子宴,就饺子皮的变化,可让日本人大吃一惊,、大饱眼福。
包饺子也是在日本的中日友好交流的常规活动。想自己包饺子,学了,仍不会,所以会每次参加。日本人的学习精神还是让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