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2
秋分季节变化易致病 人们该如何防病?
秋分,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从此,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天文学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这意味着真正的秋天即将到来。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养生防病要根据季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秋分到来之际养生该注意些什么。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四季的季节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尤其在秋分以后,秋主收的特点更为明显,阳气、阴津等都要进入收藏、收敛的状态,为冬季做准备。
收养神气心理平静
经过一夏的生长,万物逐渐结出果实,步入秋天收获的季节,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从容安定的状态。人的生命活动适应季节变化,与大自然保持一致,也应当收敛神气,保持平和心态。即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使志安宁”,顺应秋之“容平”。秋天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派萧瑟,极易引发人凄凉、悲伤之感,使之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这些消极情绪会加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该注意避免。
使神气收敛,情志安定,就要从生活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如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并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赏花等,也可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心旷神怡,从而安定神志。
收养阴津预防秋燥
秋分以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为气候主流。秋燥最易伤阴,引起口咽干燥、咽痛咳嗽、皮肤干裂、便秘等症状,因此必须注意固护阴津,养阴防燥。所以这一时期应保持居室内的湿度,平时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一些益阴的中药如沙参、麦冬、桑叶等也可以适当服用(如泡水喝),都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秋分以后天气渐冷,因此会以凉燥为主,即在燥的症状外还会增加受凉的表现,如畏寒怕冷、咳痰发白等。故此时亦需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适度“秋冻”,睡觉时要盖好被褥,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固护脾胃,以防寒冷刺激引发旧患。若出现咳嗽有痰,可用杏苏散发散风寒,宣肺化痰。
收益肺气防呼吸病
按照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秋属金,主肺,肺合鼻、皮毛。秋天凉燥之气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伤肺,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在秋分之际也要注意保养肺气,防范呼吸道疾病,可服用黄芪、太子参、杏仁等入肺经、补肺气的药物。
《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因为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但同时注意不要过补,否则会给肠胃造成负担,以致胃肠功能失调。(来源:39健康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xNzQwMQ==&mid=210968339&idx=2&sn=72f41ac40477c1719e589f571922b669&scene=5&srcid=0923JqWEPwaPtSbPaMZtg1uq#rd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四季的季节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季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尤其在秋分以后,秋主收的特点更为明显,阳气、阴津等都要进入收藏、收敛的状态,为冬季做准备。
收养神气心理平静
经过一夏的生长,万物逐渐结出果实,步入秋天收获的季节,世间万物都呈现出从容安定的状态。人的生命活动适应季节变化,与大自然保持一致,也应当收敛神气,保持平和心态。即在精神情志方面要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使志安宁”,顺应秋之“容平”。秋天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派萧瑟,极易引发人凄凉、悲伤之感,使之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这些消极情绪会加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该注意避免。
使神气收敛,情志安定,就要从生活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如生活规律,早睡早起,适当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并选择一些宁心安神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赏花等,也可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使内心豁达,心旷神怡,从而安定神志。
收养阴津预防秋燥
秋分以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为气候主流。秋燥最易伤阴,引起口咽干燥、咽痛咳嗽、皮肤干裂、便秘等症状,因此必须注意固护阴津,养阴防燥。所以这一时期应保持居室内的湿度,平时注意多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一些益阴的中药如沙参、麦冬、桑叶等也可以适当服用(如泡水喝),都有不错的效果。
另外,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秋分以后天气渐冷,因此会以凉燥为主,即在燥的症状外还会增加受凉的表现,如畏寒怕冷、咳痰发白等。故此时亦需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适度“秋冻”,睡觉时要盖好被褥,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要注意固护脾胃,以防寒冷刺激引发旧患。若出现咳嗽有痰,可用杏苏散发散风寒,宣肺化痰。
收益肺气防呼吸病
按照中医五行五脏配属,秋属金,主肺,肺合鼻、皮毛。秋天凉燥之气又最易侵犯口鼻皮毛而首先伤肺,引起口唇干燥、干咳甚至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所以在秋分之际也要注意保养肺气,防范呼吸道疾病,可服用黄芪、太子参、杏仁等入肺经、补肺气的药物。
《素问·藏气法时论》上说:“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在饮食调养上可以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并配合以甘润之品,以合秋收之道。因为酸可收敛肺气,酸甘又可化阴,以滋益阴津;而辛味则会发散肺气。故应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物,适当多吃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如秋梨、石榴、葡萄、柿子、甘蔗、藕、百合、银耳、蜂蜜、乳品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但同时注意不要过补,否则会给肠胃造成负担,以致胃肠功能失调。(来源:39健康网)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kxNzQwMQ==&mid=210968339&idx=2&sn=72f41ac40477c1719e589f571922b669&scene=5&srcid=0923JqWEPwaPtSbPaMZtg1uq#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