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8
冬至 • 养生,知道不能做什么更重要
知道不能做什么更重要
冬至养生
冬至,你也许会收到很多信息教你冬至应该吃什么做什么,但有时候,知道不能做什么更重要。
冬至,在古代都放假!
《后汉书》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换句话说,今天最好什么都不做。
冬至,阴极而阳生。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节气,冬至过后阴极而阳生,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发病率会猛增,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要特别提高警惕。
明白冬至的含义,我们就知道如何养生。而冬至这一天养生的核心就是“躲”!
冬至少不了聚会,难免会暴饮暴食。很多人会奇怪,平时大吃大喝没事,偏偏这个时候肠胃特别难受。这是因为冬至阳气最弱,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管住嘴就可以避免一场肠胃浩劫。
冬至,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体生发的阳气就好比微弱的小火苗。这时若受寒得感冒,往往会持续很久都不愈。小心的保护自己,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格外重要。
不管你信不信,在中国古代就有一套完整的优生优育守则:大体上说是在双方身体状况都比较旺盛的情况下,既不伤元气又容易让孩子健康。冬至这个火苗最弱的时候还是尽量避开为妙。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凡事有度,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精气。特别是冬至这个让身体安静休养的日子,并不适合把身体的小能量浪费掉。所以像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的大汗淋漓事情冬至就免了吧。
哪里有人哪里就是江湖,特别是聚会聚餐。请在这时能避则避,预先管理好情绪。君不见,多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便是一个激动情绪引发的命案。
有史为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古代朝廷都下旨不议事了,其原由就为了养生,对于我们平民百姓,再忙也忙不过皇上,脑子可以歇歇了。
总之,“冬至一阳生”,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一丝生机。只有人体内阳气充足,才会祛病延年。如果冬至这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四肢无力,头晕欲厥,对养生不利。
冬至 | 冬節,夜至長而晝至短。麋角解,熊深眠。一陽生,水泉動。白雪生爐煙,林園驚早梅。冬至大如年,納履添新歲。此時節,合家圍圓,劏雞宰羊祭祖,餃子湯團乞福。或寒中取暖,閒話今年往事。或寒暄一壺酒,圍爐饋別舊歲。或安身靜體,做個羈旅獨眠人。無論如何,冬至可長歌,可醉飲,惟不可離去。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古人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养生
冬至,你也许会收到很多信息教你冬至应该吃什么做什么,但有时候,知道不能做什么更重要。
冬至,在古代都放假!
《后汉书》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换句话说,今天最好什么都不做。
冬至,阴极而阳生。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节气,冬至过后阴极而阳生,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发病率会猛增,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要特别提高警惕。
明白冬至的含义,我们就知道如何养生。而冬至这一天养生的核心就是“躲”!
冬至少不了聚会,难免会暴饮暴食。很多人会奇怪,平时大吃大喝没事,偏偏这个时候肠胃特别难受。这是因为冬至阳气最弱,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管住嘴就可以避免一场肠胃浩劫。
冬至,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体生发的阳气就好比微弱的小火苗。这时若受寒得感冒,往往会持续很久都不愈。小心的保护自己,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格外重要。
不管你信不信,在中国古代就有一套完整的优生优育守则:大体上说是在双方身体状况都比较旺盛的情况下,既不伤元气又容易让孩子健康。冬至这个火苗最弱的时候还是尽量避开为妙。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凡事有度,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精气。特别是冬至这个让身体安静休养的日子,并不适合把身体的小能量浪费掉。所以像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的大汗淋漓事情冬至就免了吧。
哪里有人哪里就是江湖,特别是聚会聚餐。请在这时能避则避,预先管理好情绪。君不见,多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便是一个激动情绪引发的命案。
有史为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古代朝廷都下旨不议事了,其原由就为了养生,对于我们平民百姓,再忙也忙不过皇上,脑子可以歇歇了。
总之,“冬至一阳生”,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一丝生机。只有人体内阳气充足,才会祛病延年。如果冬至这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四肢无力,头晕欲厥,对养生不利。
冬至 | 冬節,夜至長而晝至短。麋角解,熊深眠。一陽生,水泉動。白雪生爐煙,林園驚早梅。冬至大如年,納履添新歲。此時節,合家圍圓,劏雞宰羊祭祖,餃子湯團乞福。或寒中取暖,閒話今年往事。或寒暄一壺酒,圍爐饋別舊歲。或安身靜體,做個羈旅獨眠人。無論如何,冬至可長歌,可醉飲,惟不可離去。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到了“三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此时如果有冷空气的影响,天气就更为寒冷。待到过了这个“冷锋”之后,天气就会渐渐变暖。 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中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古人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