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2
领悟中医的8个“强调”…………
长期的学习与临床,笔者领悟到中医的八个“强调”,这就是:强调健康医学、治未病、整体观念、生态环境、个性化、心身综合治疗、自我保健的作用和以人为本。
强调健康医学
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医学完全符合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其理论基础、思维方式、辨证论治模式以及传统养生之道和“治未病”的思想精髓,无不证明一个道理: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中医学在21世纪将显示出独到而旺盛的生命力,中医药将与人类共存。中医学是健康医学,强调疾病的产生,虽有致病因素的侵犯,但正气不足则是发病的主因。
强调“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医一直以来强调治未病。治未病的内容又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仲景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讲出了人能内养正气,外慎邪风,不使邪犯经络,传脏腑,才能保持健康无病,如发生疾病则应及早施治。
强调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而人体具有独立于环境一面,有主动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又有依赖于环境、适应外界环境的一面。《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避其肃气。”
中医学建立了独特的生理解剖系统,以五脏为中心,尤以心为中心,任何一个局部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着整体的变化。因而,应结合天时、地理、体质等因素,采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方法施治,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强调生态环境
治疗须因时制宜,辨证分析,注重舍时从证、舍证从时的关系,这是审时用药的大法。《神农本草经疏》曰:“夫四时之气,行乎天地之间,人处气交之中,亦必因之而感者,其常也……春温夏热,元气外泄,阴精不足,药宜养阴。秋凉冬寒,阳气潜藏,勿轻开通,药宜养阳。此药之因时制用,补不足以和其气者也。”《医学源流论》曰:“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凉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凉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地寒当用治热之药,然或有邪蕴于中,而内反甚热,则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气邪随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医学求是》曰:“膏粱之体,表虚里实,藜藿之体,表实里虚,故治法不同。”都强调了治疗中应重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
强调个性化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治疗原则,是个性化的理法方药。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发展个性化治疗,因证立法,以法统方,按方遣药,且注意到剂型对治疗的影响等。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精髓,包括定病性、定病位、定证候、定理、定诊断、定法、定方、定药、定防、定护等复杂的程序。每一环节都极具个性特色。
强调心身综合治疗
《内经》强调了调养精神的重要性,凡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皆可使精神耗散,导致疾病或早衰。清·喻昌《医门法律》曰:“五志惟心所使。”“心怵惕思虑则伤神”,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善养此心,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具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故调和情志使精神乐观,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有“去世离俗”、“独立守神”、“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等。
强调自我保健
《内经》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则“半百而衰也。”强调了自我保健作用。重视“精、气、神”是养生基本原则,也是养生理论基础。要想做到法于阴阳,必须顺应四时,养心避邪;和于术数,要做到锻炼身体,强筋壮骨;食饮有节,要做到节制饮食,滋补气血;起居有常,要做到按时作息,怡养神气,不妄作劳,应做到劳逸结合,保全行气,保养精神,益气全形,达到抗衰防病,延年益寿目的。
强调以人为本
《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能“应四时”,“知万物”。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之正邪相争的过程,也是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治疗上应扶正祛邪,调和阴平,气血,经络。治疗中强调结合天时、地理、体质等因素,采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方法,特别强调因人制宜的方法。中医治法中的八法运用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如汗法除用于一般外感初期外,还适用于水肿、疮疡病初期以及斑疹将透,其注意事项是凡剧烈吐下之后以及淋家、疮家、亡血家禁用,并特别强调发汗法以邪祛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损伤人之阳气。用量亦因人制宜,虚人表证尤需注意。吐法禁用于老弱气衰者、诸失血者、喘息不安者、妊娠或产后者,服用涌吐剂一般以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邪在半表半里、年高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阳气衰微而大便艰难者不宜用下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调和人之阴阳、气血、经络,消除邪气,疾病得治。
总之,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21世纪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它古老而现代,笼统而清晰,显示了其独到而旺盛的生命力,与人类健康共存。
https://mp.weixin.qq.com/s/v8S026nBpaCXoGjEsb2ZKg
强调健康医学
世界卫生组织1996年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医学完全符合21世纪医学发展方向,其理论基础、思维方式、辨证论治模式以及传统养生之道和“治未病”的思想精髓,无不证明一个道理: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中医学在21世纪将显示出独到而旺盛的生命力,中医药将与人类共存。中医学是健康医学,强调疾病的产生,虽有致病因素的侵犯,但正气不足则是发病的主因。
强调“治未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医一直以来强调治未病。治未病的内容又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仲景曰:“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讲出了人能内养正气,外慎邪风,不使邪犯经络,传脏腑,才能保持健康无病,如发生疾病则应及早施治。
强调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而人体具有独立于环境一面,有主动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又有依赖于环境、适应外界环境的一面。《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避其肃气。”
中医学建立了独特的生理解剖系统,以五脏为中心,尤以心为中心,任何一个局部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着整体的变化。因而,应结合天时、地理、体质等因素,采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方法施治,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强调生态环境
治疗须因时制宜,辨证分析,注重舍时从证、舍证从时的关系,这是审时用药的大法。《神农本草经疏》曰:“夫四时之气,行乎天地之间,人处气交之中,亦必因之而感者,其常也……春温夏热,元气外泄,阴精不足,药宜养阴。秋凉冬寒,阳气潜藏,勿轻开通,药宜养阳。此药之因时制用,补不足以和其气者也。”《医学源流论》曰:“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凉而厚。凡受风寒,难于透出,宜用疏通重剂。东南之人,气凉而薄,凡遇风寒,易于疏泄、宜用疏通轻剂。又西北地寒当用治热之药,然或有邪蕴于中,而内反甚热,则用辛寒为宜;东南地温,当用清凉之品,然或有气邪随散,则易于亡阳,又当用辛温为宜。”《医学求是》曰:“膏粱之体,表虚里实,藜藿之体,表实里虚,故治法不同。”都强调了治疗中应重视环境条件的重要性。
强调个性化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治疗原则,是个性化的理法方药。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以六经论伤寒、脏腑论杂病,发展个性化治疗,因证立法,以法统方,按方遣药,且注意到剂型对治疗的影响等。辨证论治是中医特色、精髓,包括定病性、定病位、定证候、定理、定诊断、定法、定方、定药、定防、定护等复杂的程序。每一环节都极具个性特色。
强调心身综合治疗
《内经》强调了调养精神的重要性,凡情志失调,思虑过度,皆可使精神耗散,导致疾病或早衰。清·喻昌《医门法律》曰:“五志惟心所使。”“心怵惕思虑则伤神”,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可见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赅意志。“善养此心,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而不争,与时变化而无我,则志意和,精神定,悔怒不起,魂魄不散、五脏具宁,邪亦安从奈我何哉?”故调和情志使精神乐观,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方法有“去世离俗”、“独立守神”、“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等。
强调自我保健
《内经》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则“半百而衰也。”强调了自我保健作用。重视“精、气、神”是养生基本原则,也是养生理论基础。要想做到法于阴阳,必须顺应四时,养心避邪;和于术数,要做到锻炼身体,强筋壮骨;食饮有节,要做到节制饮食,滋补气血;起居有常,要做到按时作息,怡养神气,不妄作劳,应做到劳逸结合,保全行气,保养精神,益气全形,达到抗衰防病,延年益寿目的。
强调以人为本
《内经》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能“应四时”,“知万物”。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之正邪相争的过程,也是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治疗上应扶正祛邪,调和阴平,气血,经络。治疗中强调结合天时、地理、体质等因素,采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方法,特别强调因人制宜的方法。中医治法中的八法运用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如汗法除用于一般外感初期外,还适用于水肿、疮疡病初期以及斑疹将透,其注意事项是凡剧烈吐下之后以及淋家、疮家、亡血家禁用,并特别强调发汗法以邪祛为度,不宜过量,以防损伤人之阳气。用量亦因人制宜,虚人表证尤需注意。吐法禁用于老弱气衰者、诸失血者、喘息不安者、妊娠或产后者,服用涌吐剂一般以一吐为快,不宜反复使用。邪在半表半里、年高津枯便秘或素体虚弱、阳气衰微而大便艰难者不宜用下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调和人之阴阳、气血、经络,消除邪气,疾病得治。
总之,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辨证论治,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21世纪未来医学发展的趋势,它古老而现代,笼统而清晰,显示了其独到而旺盛的生命力,与人类健康共存。
https://mp.weixin.qq.com/s/v8S026nBpaCXoGjEsb2Z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