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8
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
1 心理实验 1979年,心理学家做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老修道院里,心理学家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

他们邀请了16位老人,年龄都在七八十岁,8人一组,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

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军事行动,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

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的生活,比如一起干活、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

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组用的是过去时——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他们刚出现在朗格的办公室时,大都是家人陪着来的,老态龙钟,步履蹒跚。

一个星期后,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不过,相比之下,实验组,即“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

局外人被请来看他们实验前后的照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的配合。

为了维持时间感,那些“活在1959年”的老人必须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即更有意识的“活在当下”,因此他们的改善更明显。

虽然不至于“返老还童”,但这个实验至少证明了,我们生命最后阶段的衰老并非是不可逆转的。


2 被偷换的概念

“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

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应差于年轻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他们真实的潜能?这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老。

与此同时,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

某天早上我们醒来,惊恐地发现自己已步入老年,这种思维定式往往极具杀伤力。当我们发现自己记性越来越差时,最现成的解释似乎就是——我们老了,而很少再去寻找其他的可能性,比如也许是我们失去了记忆的动机和意图?

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

“如果我们不是将‘变老’看成是一种时间的遗失,一条单向的下坡路,而是一个时间的过程,一种自然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年老的许多好处。”

“如果你是一个懂得专注力的人,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无论你20岁,30岁,或者60岁,你都是在体验当下,你在自己的时间里加入生命的体验。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3 可能心理学

朗格教授热爱网球。年轻的时候,她摔断了脚踝,医生说她从此会瘸腿,再也不能打网球了。但现在她双腿健康,仍然在打网球。

30多年“可能性心理学”的实践,使这位心理学家将身体和心灵的控制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度过了一段非凡的岁月。

她觉得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她不敢尝试的。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或者能变成什么,一切皆有可能。

人是习惯的动物。我们如此容易被僵硬的世界观、惯例、偏见或者刻板印象所麻痹,我们的很多行为往往是先入为主、不假思索,或者想当然的结果,而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或者认知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我们并不知道。

为了适于生存,我们的脑海里保存了无数的规则与分类,以快速有效地指导当下的行为。但也让我们付出代价。

因为很多时候,情境已经变化了,我们还一如既往地坚持着那些规则和分类,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

“现代人应该对‘不确定性’有更健康的尊重。不确定性才是现实世界的本质状态。现实从来不是静止的,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旦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缚在文化、范畴、语言和思维模式的陷阱里,就会发现,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乐,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https://mp.weixin.qq.com/s/KKVeGo3C-n3ROApuNvn4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