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二)
下面来分析一下“风”,风引起的荨麻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的是皮肤风团游移不定,而且瘙痒游走性的出现。那么什么因素会引起风呢?热极可以生风、血虚可以生风、阴虚可以风动、虚阳外越也可以生风。热极如果生风而出现的风团游移不定,主要表现的是疹色大而且鲜红;如果血虚而生风,出现的荨麻疹,主要的表现就是疹色淡白、淡粉;而阴虚风动出现的荨麻疹,主要的表现就是皮疹小,疹色红或者鲜红;虚阳外越的生风,主要表现的是疹色淡白而虚浮。

再来看“湿”这个证候因素,湿是怎么产生的呢?内生的湿邪主要在于脏腑气虚或者阳虚,不能运化推动水行而出现内生湿浊。或者冒雨涉水、外感湿邪,这样湿邪、痰湿可以蕴肺,湿邪也可以困脾,脾肾阳虚也可以寒湿内生。由于各种内外因素而形成的湿,这种证候因素在荨麻疹的表现上主要就是疹色淡白、肿胀,缠绵难愈,会出现血管性的水肿;如果是痰湿蕴肺,主要的表现就是咳嗽、多痰;如果是湿邪困脾,主要的表现就是腹泻、腹胀;如果是脾肾阳虚、寒湿内生,主要的全身的兼症就是畏寒肢冷、腰酸腹泻,所以见到疹的形态有湿浊的特点,主要就是水肿、肿胀,再加上脏腑的定位症,就知道痰湿所在的部位是哪里了。

看“热”,在荨麻疹的发病中,很多人是由于热邪引起来的,可以是外感风热,也可以是肝经热盛,心经热盛,肺中伏火等。不管是外感风热,还是脏腑的内热而出现的荨麻疹,大体上是鲜红、灼热、潮红。在痒的同时,有时还有痛的感觉;如果是肝经热盛,往往伴有口苦,脉弦;心经热盛,往往伴有心烦舌痛;肺中伏火,往往带有黄痰、咳嗽;外感风热,往往皮肤瘙痒而灼痛。

可是“寒”邪引起的荨麻诊,可以是外感寒邪引起来的,也可以是脏腑的寒引起来的,比如说肺寒、脾寒、肾寒等。这种寒邪引起的荨麻疹,大体上疹色淡白,舌质淡苔白。另外还有脏腑的定位症,肺寒往往伴有形寒清涕;脾寒往往伴有脘腹的冷痛;肾寒往往伴有腰膝的酸冷。

“瘀”在荨麻疹发病过程中,如果荨麻疹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往往久病入络,所以可以出现后期皮损紫暗、肌肤甲错干燥等瘀的表现的荨麻疹。什么因素可以导致瘀呢?比如说气滞血瘀,气虚也会血瘀,热壅也会血瘀,寒凝也会血瘀。所以在气滞血瘀的时候,病人除了荨麻疹色紫暗、肌肤甲错之外,还往往伴有舌暗边青;在气虚血瘀的时候,往往舌质淡暗,全身的症状带有倦怠乏力等;热壅血瘀往往出现舌红,舌头上面有瘀斑;寒凝血瘀往往伴有舌质暗苔白和形寒肢冷等表现。

如果是由于机体的“虚”的因素,在证候中起作用,往往大家要注意分辨气虚、血虚、阳虚、阴虚四个方面。如果是气虚、血虚、阳虚引起,一般疹色都是浅淡的;如果是阴虚,往往疹色鲜红或者深红色。辨别疹的颜色之外,大家还要注意全身兼有之症:气虚的人往往伴有倦怠乏力;血虚的人往往伴有失眠多梦、两目干涩、面色无华;而阳虚的人往往伴有畏寒肢冷、腹泻便溏等;阴虚的人往往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

除了刚才我们介绍的在辨别荨麻疹发病中的虚实两个方面的证候因素之外,在临床上辨识荨麻疹的时候,还应该注意辨别荨麻疹的诱因:如果是冷空气发作,往往是阳虚、气虚;如果遇热发作,往往是血热和风热;如果是经期前后加重,往往是肝郁血虚生风;如果食辛辣则会发作,往往是内热炽盛;如果饮食不慎就会发作,这是与脾胃不和有关系的;晚上瘙痒重,夜晚发作,往往是阴虚风动或阳虚外发;如果是白天发作加重,往往是病在气分;如果化学试剂药物发作,则属于邪毒所致的过敏症。除了辨诱因之外,在荨麻疹的辨证过程中,大家还要注意辨别病位。

根据刚才所辨别的这些内容,我们在治法方药上,就要注意祛风、祛湿、清热、祛瘀、祛寒、补虚等几个方面。首先在祛风上,我们可以用发散外风、平息内风、滋阴熄风、养血息风几个方法;在祛湿上,可以用芳香化湿、利水渗湿、健脾化湿、温阳化湿、行气化湿、淡渗利湿等方法;在清热上,可以选用清热泻火、清热解毒;在祛瘀上,可以选用凉血活血、温经活血、活血通络、养血活血;在祛寒上,可以选用散肺寒、温脾寒、暖肾寒等方法;从补虚的角度来说,可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等。

在祛风的方法上,我们可以根据祛风的基础方,比如消风散、荆防四物汤、镇肝熄风汤等,从中选出主药:植物的祛风药如荆芥、防风、牛蒡子;动物的祛风药如白僵蚕、蝉蜕、蛇蜕;矿物的祛风药如代赭石、龙骨、牡蛎;另外还有通络祛风药,通络息风药,比如地龙、蜈蚣、全蝎等。这些祛风药在治疗荨麻疹的过程中,它们的作用是不完全一样的。我在临床上主要体会:植物的祛风药作用比较温和;而动物的祛风药其祛风止痒的效果相对好一些;矿物的祛风药主要用于平肝潜阳熄风的时候;对于通络息风药,在临床上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病人有经络不通的,疹色偏暗的时候来使用效果才好。

对于祛湿的方药,我们的主要基础方是平胃散、除湿胃苓汤等。在祛湿的时候一定不要用单一的祛湿药,而应该考虑多一个靶点,多方位的祛湿的途径,起到分消走散的作用。比如可以将芳香化湿的苍术、藿香,以及健脾祛湿的陈皮、白术,利水渗湿的茯苓、木通,苦寒燥湿的苦参、土茯苓,以及燥湿止痒的地肤子、白鲜皮进行搭配使用。这样呢,利水的效果,祛湿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对于清热的方药,我们有清热的基础方:如白虎汤主要是清肺胃之火,导赤散清心火,龙胆泻肝汤清肝火,清营汤清血热,犀角地黄汤凉血解毒,黄连解毒汤解毒清热,银翘散散风热。从这些基础方中,我们可以选择出比较有效的药对儿:如石膏、知母清肺胃之热,水牛角、紫草凉血,栀子、赤小豆清心火,黄连清胃火,黄芩清肝火,黄柏清相火,而银花、连翘能够清热解毒。(未完待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MwMDQyMA==&mid=2663131384&idx=1&sn=dc4aa2e00d6ddd64e2d18604a52a8a35&chksm=8b36ffd3bc4176c577f3f49b999d4af22c7309d11a1fbd4b1a0646ac0f2a7bf5327704f52b46&mpshare=1&scene=5&srcid=1124vSemAIKQoZUU0vPoSoLQ#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