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2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
导读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对于多数国人来说,中医等于调理,如此观念根深蒂固。然而古代治病多有一剂知两剂已,效如桴鼓,如此神奇的疗效都去哪儿去了呢?本文李洪渊老师讲述真正的中医,需要培养中医思维,回归古中医学,荐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示教后学,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回归古中医学: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关键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学术本身的原因?如何培养成精通临床的中医?多年来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借工作的机缘,我接触了较多的老中医和国内著名中医院校的教学专家,结合自己的体悟认识到:只有真正认识什么是中医,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真正的中医,首先必须终止“中医是否科学”的探索
进入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多少都有一些解剖学知识,当学到“心主神志”、“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等概念时,第一问题考虑的是中医不科学,明明心脏是“血泵”,脑才是思维器官,而胆更是手术切了也没事,后天之本的脾胃切了也不死人,中医岂不是太落后了?
其实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把“heart”翻译成“心”时,就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偷换了,再用偷换了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来衡量中医,当这些概念成为科学的标准时,中医就成为不科学的范畴。
第一印象是不科学,学会以后发现中医是有价值的,再抱着决心去证明他是科学的,中医学的研究发展目前就是走上了这一条路,实际是浪费了巨大的精力,走错了道路。这是院校教育与古代中医学习的差别之一。
科学(Science)这二个字源于西方,基于西方文化体系而来的这个名词,狭义的仅指基于科学方法而来的知识。科学方法包括若干的基本准则,如依赖精确测量的数量原则;可以重复验证的机械性原则等。
中医不属于这个范围,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现代定义的科学方法,如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内证式的,解剖学的精确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老中医蒲辅周治好了167例乙型脑炎却是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也不符合科学的可重复性原则。
“科学主义”错误的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在科学尚且不能解释的领域,它成为了“科学殖民者”,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都受到打压被冠以“不科学”、“伪科学”之名,只有真正明确中医不是科学,是非科学,但它是“科学的”,抛开证实中医是科学的妄念,才能入中医之门。
认清中医是独立于现代西方科学体系之外的一种认知体系,真正学会了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去治疗疾病,才能扎根于中医,这时再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才是正确的道路。
二、什么是古中医学
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解决人民身心健康需求,开展养生、疾病治疗、康复等活动的民族医学,就是古中医学。
传统文化的内涵很广,比如“气”“阴阳”“五行”“六气”“二十四节气”“八卦”众多名词是西方没有的,对世界的认知,“气一元论”认为宇宙万物一气所化生,聚则成形,散则化气;对人体的认识如“形神一体观”“天人一体观”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古中医学正是在这一朴素的唯物观的基础上认知世界,这是中医的世界观,而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概念是不能包括这些内容的。
从中医角度看,人体像一个磁铁,人既有有形的铁分子,还有无形的磁场,而西方医学的角度过多的是认识有形的部分,认识不到无形(如经络、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谈不上系统的将人的情绪与人体脏腑的对应研究。
回归古中医学,就是要全面地系统地继承,提到肝不仅是想到肝脏这一个器官,而是想到五行的木、春天、厥阴、风、东方、怒、巽卦、青色、经络循行的部位,筋,肝藏血,肝藏魂等等;看到人体,不仅仅是想到有形的人体,更要想到人是一团气,是气的固态存在方式,辨证就是“据有形以断无形”。
强调古中医学,有三重含义
一是突出对经典的认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易经》、《道德经》以及《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隋唐以前中医经典、儒道的经典,是学好古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二是强调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医学的承传与发展,关键在于继承,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中医学,妄谈创新,只能毁灭中医。热心于消灭中医的没有一个是在临床上真正的掌握中医的,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衡量中医,就像是以数学的标准衡量语文,那些意境深远的形容词,全成了不准确的典范。要走入中医之门,首先要避免去研究证明中医是一门科学,古中医学强调继承,也是要扭转这一错误方向。
三是不承认中西医结合归属于中医学术体系,也不承认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门学科有它建立的哲学基础,有它对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世界观是完全不同的,而中西医结合呢,它没有这样一个对世界的根本的认识,所以它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是有利于医学的发展的,其成果属于中医理论体系就归为中医研究,属于西方医学体系就归为西医研究,只有如此才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否则类似于把中草药提纯成为西药,也用中医的经费,中医的人,占据中医的资源,反使真正的中医研究得不到支持,中医学术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强调古中医学,就是要走中医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是以中医为主,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的道路,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宝藏,被西医不断的挖走的局面。
三、重新认识中药
中药起到治疗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是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使它具备了调节人体状态的功能,这是中医的理,不是因为它含有什么有效成份。
另一个要明确什么是中药。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物质。这个概念在当今很容易混淆,比如果导片、白开水、青蒿素哪一个是中药?
有一个故事,在儿科有一小儿高烧不退,用了各种抗生素无效,请中医会诊,中医诊为阳明腑实证,应当马上急下存阴,果导片一片,大便一通高烧也就退了。在这里再问果导片是中药吗?它是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呢?是!在这里果导片就是中药。
在《本草纲目》中,仅是水就分了十多种,有雨水、雪水、井水、露水,当然也有白开水,他们都是中药,现代医院里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水只要我们能以中医理论用于临床,它们都能变成中药。
青蒿素,是一些中医引为骄傲举世注目的成果,但是尽管它是中医的成果,却是西药一类药,为什么呢,它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的,西方许多的植物药也是一样,并是不看它表面是植物就是中药,关键看是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的药物。
有一些概念,往往受日常观念的影响,中药这个名词就是如此,中药房西药房、中药处方西药处方、中药剂型西药剂型,这些日常的概念都在影响我们对中医的学习。
四、关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由彭子益先生所著,他曾任清太医院医师,清亡后受山西督军阎锡山之邀南下山西,开始了中医学的医疗、教学活动。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西方文化侵略、传统文化受到质疑,中医面临生死存废的年代,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为传承古中医正统,从中医教育入手,在山西、江苏、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办学、讲学、治疗疾病,先后经31次的修订,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并在战乱的年代,培养了一代真正的中医。
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思想体系,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延续了古中医学的传承,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复兴之父”。今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中华医学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排头兵,重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真正中医学术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国著名的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李可老中医,“文革”破四旧运动中冒险保存了这本书,并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上承内经要旨、仲景心法,以医易河图中气升降之理,串解中医经典之奥秘,犹如疱丁解牛,悉中肯綮。全书没有引用一句经文,而是跳出条文的圈子,避繁就简,由博返约,采取抽丝剥茧的方法,以通俗畅晓的语言,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科学的中医系统,而且一线贯穿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
彭氏强调“中气”的作用,“中气者,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河图之理以土居中,上下左右,无土不成。故内经之理,仲景之学,独重中气。土为万物之母,在人身为后天之本,生命之根。故五脏六腑以脾胃为核心,十二经气机升降变化,以中气为轴心。五行学说,不是简单的生克平列图,而是“土为中心”论。正是《内经》“五脏皆秉气于胃”的具体化。
一切外感、内伤,无非中气受损,升降乖乱。升者不升,逆生下陷诸病;降者不降,遂生上逆诸病。各经之病,无非虚实寒热;治病之法,无非补泻温清。而虚实寒热之病,无非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补泻温清之法,无非逆者降之,陷者升之,复其升降之常而已。但经气如轮,中气如轴,中气乃经气之根本。升降上下左右之经气,须先照顾中气。如轻病转重,必是中气为医治伤;重病致死,必是中气为医治脱;轻病不医自愈,必是中气自然复元;大病治愈,必是中气为医药恢复。所以,治病便是治中气!
古人释河图之理,引经据典,力求深奥,反使原义隐晦,使人如入云雾。彭氏拨开云雾,开门见山,以寥寥千余字便把河图之理、中气升降致病之根源、见证、演变,以及内、难、伤寒、金匮之理,洞察病机之法,正邪进退之势,结合人体生理、病理、治则、方药诸方面的具体运用,讲的头头是道,启悟后学非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为教材不同于以往的中医古籍,而且是最接近现代的民国时期著作,一方面是循序渐进地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导学者步入中医之门,一方面在文法上接近现代阅读习惯,十分有利于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知识,这本书不像现在高等院校教材教给学生的是名词概念,而是在反复的讲述过程中使学者形成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当今院校毕业学生所不俱备的,它是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
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经典是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而现代的教材只是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枯枝,堆积的再多,如果没有中医的灵魂,在临床上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也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失败。李可老师常讲,学好古中医要“洗脑”,所谓的“洗脑”我想就是形成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观念。
是否能精通深入一门学科,首要的是要明白确立这门学科的世界观是什么,而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年青一代,形成气一元论、形神一体观的观念靠现有的院校教材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而扭转这一危局,给予一个明确的方向的。
我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最恰当的,正如书中讲到:
“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
文中处处句句传达的是天人一体的观念,而一个熟背天人一体名词而不明二十四节气内涵的中医学生,又如何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呢?因此这本书对当今学好中医,提高中医诊治疾病的疗效真是太重要了。
“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这句话太重要了!“其实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把'heart'翻译成'心'时,就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偷换了,再用偷换了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来衡量中医,当这些概念成为科学的标准时,中医就成为不科学的范畴。”
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易经》、《道德经》以及《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中医经典、儒道的经典,是学好古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标准是就目前的水平看,仍是相对正确的,仅就众所周之的“气功、经络、穴位”问题就足以证明所谓的科学仅仅是相对而已。
那么,以相对的正确的标准,霸道地要去证明别人的正确,这就是学术上的殖民统治。传统的中华医学、就其科学性而言,也是相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最最重要事实:中医药的理论、临床结果、是经过数千年不断由实践证明、修正发展而来的,尽管过去、现在、甚至将来,我们还将不断去这样证明、修正、发展他。
但目前也是相对而言,他是等同于所谓的科学的西医的理论实践体系,有句话叫做“时间能证明一切”,单就这点而言,中医接受检验的时间则远远地要“科学”于西医,当然我们不会用中医的标准去衡量西医是否科学,但是我们也不能被“西医”强奸了,尽管他们和我们是同等的人,可悲的是,近百年来,中医确实被西医猥亵了,而且是在自己家里、在家人的众目睽睽之下被猥亵了,炎黄子孙们,你们不痛心吗?!还要继续接受这种霸道的殖民统治吗?!
本文选自中医书友会微信,作者系山西中医学院李洪渊,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M3NDM0Mg==&mid=2712793706&idx=1&sn=b475d330cb4dc56265377af15edabab1&scene=5&srcid=0923PgvkmXlXR45frq6thStK#rd
回归古中医学: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为什么院校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比不上过去自学的老中医?目前中医的发展关键是外在的因素还是学术本身的原因?如何培养成精通临床的中医?多年来带着众多的问题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借工作的机缘,我接触了较多的老中医和国内著名中医院校的教学专家,结合自己的体悟认识到:只有真正认识什么是中医,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一、真正的中医,首先必须终止“中医是否科学”的探索
进入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多少都有一些解剖学知识,当学到“心主神志”、“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等概念时,第一问题考虑的是中医不科学,明明心脏是“血泵”,脑才是思维器官,而胆更是手术切了也没事,后天之本的脾胃切了也不死人,中医岂不是太落后了?
其实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把“heart”翻译成“心”时,就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偷换了,再用偷换了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来衡量中医,当这些概念成为科学的标准时,中医就成为不科学的范畴。
第一印象是不科学,学会以后发现中医是有价值的,再抱着决心去证明他是科学的,中医学的研究发展目前就是走上了这一条路,实际是浪费了巨大的精力,走错了道路。这是院校教育与古代中医学习的差别之一。
科学(Science)这二个字源于西方,基于西方文化体系而来的这个名词,狭义的仅指基于科学方法而来的知识。科学方法包括若干的基本准则,如依赖精确测量的数量原则;可以重复验证的机械性原则等。
中医不属于这个范围,中医理解人体和治疗疾病所使用的并不是现代定义的科学方法,如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内证式的,解剖学的精确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老中医蒲辅周治好了167例乙型脑炎却是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也不符合科学的可重复性原则。
“科学主义”错误的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在科学尚且不能解释的领域,它成为了“科学殖民者”,一切与现代科学不相兼容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如以中医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都受到打压被冠以“不科学”、“伪科学”之名,只有真正明确中医不是科学,是非科学,但它是“科学的”,抛开证实中医是科学的妄念,才能入中医之门。
认清中医是独立于现代西方科学体系之外的一种认知体系,真正学会了运用中医理法方药去治疗疾病,才能扎根于中医,这时再去研究中医、发展中医,才是正确的道路。
二、什么是古中医学
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解决人民身心健康需求,开展养生、疾病治疗、康复等活动的民族医学,就是古中医学。
传统文化的内涵很广,比如“气”“阴阳”“五行”“六气”“二十四节气”“八卦”众多名词是西方没有的,对世界的认知,“气一元论”认为宇宙万物一气所化生,聚则成形,散则化气;对人体的认识如“形神一体观”“天人一体观”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古中医学正是在这一朴素的唯物观的基础上认知世界,这是中医的世界观,而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概念是不能包括这些内容的。
从中医角度看,人体像一个磁铁,人既有有形的铁分子,还有无形的磁场,而西方医学的角度过多的是认识有形的部分,认识不到无形(如经络、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谈不上系统的将人的情绪与人体脏腑的对应研究。
回归古中医学,就是要全面地系统地继承,提到肝不仅是想到肝脏这一个器官,而是想到五行的木、春天、厥阴、风、东方、怒、巽卦、青色、经络循行的部位,筋,肝藏血,肝藏魂等等;看到人体,不仅仅是想到有形的人体,更要想到人是一团气,是气的固态存在方式,辨证就是“据有形以断无形”。
强调古中医学,有三重含义
一是突出对经典的认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易经》、《道德经》以及《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隋唐以前中医经典、儒道的经典,是学好古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二是强调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医学的承传与发展,关键在于继承,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中医学,妄谈创新,只能毁灭中医。热心于消灭中医的没有一个是在临床上真正的掌握中医的,以现代科学的眼光衡量中医,就像是以数学的标准衡量语文,那些意境深远的形容词,全成了不准确的典范。要走入中医之门,首先要避免去研究证明中医是一门科学,古中医学强调继承,也是要扭转这一错误方向。
三是不承认中西医结合归属于中医学术体系,也不承认中西医结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门学科有它建立的哲学基础,有它对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世界观是完全不同的,而中西医结合呢,它没有这样一个对世界的根本的认识,所以它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中西医结合是有利于医学的发展的,其成果属于中医理论体系就归为中医研究,属于西方医学体系就归为西医研究,只有如此才有利于中医的发展。否则类似于把中草药提纯成为西药,也用中医的经费,中医的人,占据中医的资源,反使真正的中医研究得不到支持,中医学术的发展必然受到制约。
强调古中医学,就是要走中医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是以中医为主,不断吸纳现代科技成果为我所用的道路,而不是仅仅把自己当作一个宝藏,被西医不断的挖走的局面。
三、重新认识中药
中药起到治疗作用的因素是什么?是药物具有的四气五味,使它具备了调节人体状态的功能,这是中医的理,不是因为它含有什么有效成份。
另一个要明确什么是中药。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物质。这个概念在当今很容易混淆,比如果导片、白开水、青蒿素哪一个是中药?
有一个故事,在儿科有一小儿高烧不退,用了各种抗生素无效,请中医会诊,中医诊为阳明腑实证,应当马上急下存阴,果导片一片,大便一通高烧也就退了。在这里再问果导片是中药吗?它是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用于治疗疾病的物质呢?是!在这里果导片就是中药。
在《本草纲目》中,仅是水就分了十多种,有雨水、雪水、井水、露水,当然也有白开水,他们都是中药,现代医院里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水只要我们能以中医理论用于临床,它们都能变成中药。
青蒿素,是一些中医引为骄傲举世注目的成果,但是尽管它是中医的成果,却是西药一类药,为什么呢,它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应用于临床的,西方许多的植物药也是一样,并是不看它表面是植物就是中药,关键看是以什么样的理论为指导的药物。
有一些概念,往往受日常观念的影响,中药这个名词就是如此,中药房西药房、中药处方西药处方、中药剂型西药剂型,这些日常的概念都在影响我们对中医的学习。
四、关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由彭子益先生所著,他曾任清太医院医师,清亡后受山西督军阎锡山之邀南下山西,开始了中医学的医疗、教学活动。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西方文化侵略、传统文化受到质疑,中医面临生死存废的年代,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为传承古中医正统,从中医教育入手,在山西、江苏、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办学、讲学、治疗疾病,先后经31次的修订,完成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并在战乱的年代,培养了一代真正的中医。
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思想体系,秉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延续了古中医学的传承,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医复兴之父”。今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中华医学是传统文化复兴的排头兵,重温《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真正中医学术的复兴有着重大的意义。
我国著名的以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李可老中医,“文革”破四旧运动中冒险保存了这本书,并以亲身的实践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上承内经要旨、仲景心法,以医易河图中气升降之理,串解中医经典之奥秘,犹如疱丁解牛,悉中肯綮。全书没有引用一句经文,而是跳出条文的圈子,避繁就简,由博返约,采取抽丝剥茧的方法,以通俗畅晓的语言,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科学的中医系统,而且一线贯穿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各个环节。
彭氏强调“中气”的作用,“中气者,脾胃二经中间之气也。”河图之理以土居中,上下左右,无土不成。故内经之理,仲景之学,独重中气。土为万物之母,在人身为后天之本,生命之根。故五脏六腑以脾胃为核心,十二经气机升降变化,以中气为轴心。五行学说,不是简单的生克平列图,而是“土为中心”论。正是《内经》“五脏皆秉气于胃”的具体化。
一切外感、内伤,无非中气受损,升降乖乱。升者不升,逆生下陷诸病;降者不降,遂生上逆诸病。各经之病,无非虚实寒热;治病之法,无非补泻温清。而虚实寒热之病,无非升者不升,降者不降;补泻温清之法,无非逆者降之,陷者升之,复其升降之常而已。但经气如轮,中气如轴,中气乃经气之根本。升降上下左右之经气,须先照顾中气。如轻病转重,必是中气为医治伤;重病致死,必是中气为医治脱;轻病不医自愈,必是中气自然复元;大病治愈,必是中气为医药恢复。所以,治病便是治中气!
古人释河图之理,引经据典,力求深奥,反使原义隐晦,使人如入云雾。彭氏拨开云雾,开门见山,以寥寥千余字便把河图之理、中气升降致病之根源、见证、演变,以及内、难、伤寒、金匮之理,洞察病机之法,正邪进退之势,结合人体生理、病理、治则、方药诸方面的具体运用,讲的头头是道,启悟后学非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作为教材不同于以往的中医古籍,而且是最接近现代的民国时期著作,一方面是循序渐进地从传统文化入手,引导学者步入中医之门,一方面在文法上接近现代阅读习惯,十分有利于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知识,这本书不像现在高等院校教材教给学生的是名词概念,而是在反复的讲述过程中使学者形成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正是当今院校毕业学生所不俱备的,它是进行辨证论治思维过程的核心,是中医的灵魂!
我一直认为中医的经典是一棵有生命力的大树,而现代的教材只是从这棵树上取下的枯枝,堆积的再多,如果没有中医的灵魂,在临床上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也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失败。李可老师常讲,学好古中医要“洗脑”,所谓的“洗脑”我想就是形成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观念。
是否能精通深入一门学科,首要的是要明白确立这门学科的世界观是什么,而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年青一代,形成气一元论、形神一体观的观念靠现有的院校教材是难以做到的,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而扭转这一危局,给予一个明确的方向的。
我想《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最恰当的,正如书中讲到:
“言脾胃必称脾土胃土者。因脾胃秉造化之土气而生。脾胃病湿,因土气为湿也。脾胃病寒、因土气根于相火、相火少故中土寒也。中土运动是为升降。脾胃秉土气,故脾经病则不升,胃经病则不降。如只言脾胃的肉质,则湿寒升降、皆无根由矣。”
文中处处句句传达的是天人一体的观念,而一个熟背天人一体名词而不明二十四节气内涵的中医学生,又如何能成为真正的中医呢?因此这本书对当今学好中医,提高中医诊治疾病的疗效真是太重要了。
“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这句话太重要了!“其实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也就是几百年的时间,最不科学的是当时翻译西医学的人,把'heart'翻译成'心'时,就把中医概念的内涵偷换了,再用偷换了的心肝脾肺肾的概念来衡量中医,当这些概念成为科学的标准时,中医就成为不科学的范畴。”
西方医学名词的搀入,更是混乱了中医的思维,《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针灸甲乙经》、《易经》、《道德经》以及《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中医经典、儒道的经典,是学好古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标准是就目前的水平看,仍是相对正确的,仅就众所周之的“气功、经络、穴位”问题就足以证明所谓的科学仅仅是相对而已。
那么,以相对的正确的标准,霸道地要去证明别人的正确,这就是学术上的殖民统治。传统的中华医学、就其科学性而言,也是相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一个最最重要事实:中医药的理论、临床结果、是经过数千年不断由实践证明、修正发展而来的,尽管过去、现在、甚至将来,我们还将不断去这样证明、修正、发展他。
但目前也是相对而言,他是等同于所谓的科学的西医的理论实践体系,有句话叫做“时间能证明一切”,单就这点而言,中医接受检验的时间则远远地要“科学”于西医,当然我们不会用中医的标准去衡量西医是否科学,但是我们也不能被“西医”强奸了,尽管他们和我们是同等的人,可悲的是,近百年来,中医确实被西医猥亵了,而且是在自己家里、在家人的众目睽睽之下被猥亵了,炎黄子孙们,你们不痛心吗?!还要继续接受这种霸道的殖民统治吗?!
本文选自中医书友会微信,作者系山西中医学院李洪渊,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M3NDM0Mg==&mid=2712793706&idx=1&sn=b475d330cb4dc56265377af15edabab1&scene=5&srcid=0923PgvkmXlXR45frq6thStK#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