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8
帕金森专题丨中医是如何认识、诊断帕金森病的?(一)
中医是如何认识帕金森病的?
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报导了第一例帕金森病,从此该病就以这位医生的名字命名,即Parkinson Disease(PD)。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但这种疾病并不是近代才有的,类似这些症状的描述,在中医历代医籍中早有记载,而且对这类病证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黄帝内经》是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有些记载,我们不能肯定它论述的就是帕金森病,但由于症状类似,可以为我们认识该病提供参考。例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探,精神将夺也;背者,胸中之府,背屈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曲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其描述的精神疲倦,身体前倾,背屈肩随,不能转身,膝部屈曲,不能久立,肢体抖动等与人脏腑筋骨等病变有关,在帕金森病中也可以出现,可能与脏腑虚损有关。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里的“强直”、“痉”、 “项强” 、“掉”等,也与帕金森病症状相近,如“掉”即“颤振之谓也”(明•楼英•《医学纲目》)。这些表现分别与“风”、“湿”等邪气及“肝”等有关。
六朝时期,《华氏中藏经•论经脉痹第三十七》载有“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如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其中的行步奔急,不能舒缓,很象帕金森病人的走路状况(小步前冲步态),认为与“筋急”、“伤肝”等有关。
金元医家张子和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曾较详细记载1例震颤麻痹患者还有一些精神症状,与帕金森病的表现很相象。
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中认为:“此症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提出邪实为患,风、火、痰致病的观点。
明清时期,首次出现了“颤振”病名,与我们现在对帕金森病的认识非常接近。如明代医家孙一奎把以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统一命名为“颤振”,指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另外也认识到“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发病多在老年,正是帕金森病的发病特点。
治疗上,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治疗“虚颤”的定振丸,目前仍被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清代,高鼓峰在《医宗己任编》中提出:“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故“须大补气血,人参养荣汤或加味人参养荣汤;若身摇不得眠者,十味温胆汤倍加人参,或加味温胆汤。”
1991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将本病命名为“老年颤证”。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在正气和病邪斗争的结果,正能胜邪就不发病,正不胜邪则发病。并将致病邪气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人的抵抗能力就成为致病邪气,称为外感六淫;二是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过度,也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内伤七情;三是饮食劳逸,饮食不节、不洁,过于劳累、过分安逸都可以导致疾病发生;四是外伤、虫兽所伤。
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是内因,因中年以后阴气自半,脏腑气血亏虚,即肝肾阴亏,精血俱耗,于是肾水不能涵肝木,风阳内动,颤抖震摇,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拘急僵直,均可发为本病。此外,外因也可能致病,如感受秽浊之邪,毒邪等,而在疾病过中又可产生痰热、瘀血等病理因素,加重病变。
1 肝肾阴虚
导致肝肾阴虚因素有两条:一是生理性虚损,即随年龄增长、人体的衰老,出现肝肾阴亏的表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加之劳顿、房事过多等将息失宜,悠思劳神,使阴精更虚,形体衰败;二是病理性肝肾虚损,年高多病,或久病及肾,使肝肾亏虚。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发为颤证。
2 气血两虚
气血亏虚原因也不外两端,一是化生无源,一为耗伤太过。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若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或情志失调,肝气横逆,或思虑内伤,均可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久病不复,精血暗耗,气血消耗太过,都可导致气血亏虚。“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虚筋脉失于温煦,血虚筋脉失于濡养,则拘紧僵直,血虚化风,又可加重震颤。诚如高鼓风在《医宗己任编》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
3 痰热动风
痰的产生与脾胃关系最密切,脾虚不能运化津液,则易聚湿生痰。五志过极,皆可化火,木火过甚而克脾土;或外感毒邪,入里化热,伤及脾胃,则热与痰结,阳热化风,可见颤抖等象。
4 血瘀动风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停滞;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即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另肝肾阴亏,阴液不足,经脉失于充盈,“无水舟停”。均可致瘀血内阻,筋脉失濡,拘急僵直,发为本病。
5 髓海不足
肝肾亏虚,肾精匮乏;气血不足,精血化生无源,均可导致髓海空虚。除了可见颤证一般症状外,还有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神情呆滞,记性减退等。现代CT、MRI等影象学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病久多有脑萎缩,也从另一方面印证髓海不足的存在。
中医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
目前一般参照1991年11月在重庆市召开的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上制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内容如下:
1. 病名诊断
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相当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1.1主症: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项背强直。
1.2兼症: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涎,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1.3发病年龄在55周岁以上。
1.4发病诱因:可有明显诱因,如感邪,中毒或脑部病变,也可无诱因。
1.5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结合年龄、诱因等可确诊为老年颤证。
2. 证候诊断
2.1 痰热动风证:
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头或肢体颤振尚能自制,活动缓慢,胸脘痞满,口干或多汗,头晕或头沉,咯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数日不行,舌质红或暗红,舌苔黄或黄腻,脉象细数或弦滑。
2.2 血瘀动风证:
表情呆板,面色晦暗,头或肢体颤振日久,震颤幅度较大,肢体拘挛,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慌张步态,或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头晕眼花,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滑。
2.3 气血两虚:
神呆懒言,面色咣白,肢体颤振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较重,项背强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流涎,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细无力或沉细。
2. 4肝肾不足证:
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颤证日久,震颤幅度较大,或肢体拘挛,活动笨拙,上肢协调不能,步态拖拉,言语蹇涩,或智力减退,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头痛或盗汗,急躁时颤振加重,腰酸腿笨,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体瘦小,舌质暗红,舌苔少或剥苔或微黄,脉象细弦或细数。
2.5 阴阳两虚证:
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颤振日久,项背强直或肢体拘挛,语言蹇涩,失眠健忘,汗出畏寒,体倦肢冷,或腰酸腿疼,阳痿遗精,溲少便溏,舌质嫩红或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
鉴别诊断
老年颤证须与下列病证鉴别:
1. 痉病:是一种不以老幼,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项背强急,四肢痉挛、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相当于西医的流脑、乙脑、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寄生虫病引起的抽搐,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等)。
2. 风痱:是一组起病隐袭,渐进性加重,以运动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言语困难,智力低下的慢性虚损性疾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MxNjMwOA==&mid=203666280&idx=1&sn=97c8ab172d159eb6271ae402875b6dcb&scene=5&srcid=0406MBZ0YD2lloaqDcWArxV4#rd
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报导了第一例帕金森病,从此该病就以这位医生的名字命名,即Parkinson Disease(PD)。其临床主要表现为震颤、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但这种疾病并不是近代才有的,类似这些症状的描述,在中医历代医籍中早有记载,而且对这类病证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黄帝内经》是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有些记载,我们不能肯定它论述的就是帕金森病,但由于症状类似,可以为我们认识该病提供参考。例如: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探,精神将夺也;背者,胸中之府,背屈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 转摇不能 ,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曲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其描述的精神疲倦,身体前倾,背屈肩随,不能转身,膝部屈曲,不能久立,肢体抖动等与人脏腑筋骨等病变有关,在帕金森病中也可以出现,可能与脏腑虚损有关。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里的“强直”、“痉”、 “项强” 、“掉”等,也与帕金森病症状相近,如“掉”即“颤振之谓也”(明•楼英•《医学纲目》)。这些表现分别与“风”、“湿”等邪气及“肝”等有关。
六朝时期,《华氏中藏经•论经脉痹第三十七》载有“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因而寒热所客,久而不去,流如筋会,则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其中的行步奔急,不能舒缓,很象帕金森病人的走路状况(小步前冲步态),认为与“筋急”、“伤肝”等有关。
金元医家张子和在其所著《儒门事亲》一书中曾较详细记载1例震颤麻痹患者还有一些精神症状,与帕金森病的表现很相象。
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中认为:“此症多由风热相合,亦有风夹湿痰者,治各不同”,提出邪实为患,风、火、痰致病的观点。
明清时期,首次出现了“颤振”病名,与我们现在对帕金森病的认识非常接近。如明代医家孙一奎把以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统一命名为“颤振”,指出“颤振者,人病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另外也认识到“此病壮年鲜有,中年以后乃有之,老年尤多。”发病多在老年,正是帕金森病的发病特点。
治疗上,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治疗“虚颤”的定振丸,目前仍被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清代,高鼓峰在《医宗己任编》中提出:“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故“须大补气血,人参养荣汤或加味人参养荣汤;若身摇不得眠者,十味温胆汤倍加人参,或加味温胆汤。”
1991年11月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通过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将本病命名为“老年颤证”。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内在正气和病邪斗争的结果,正能胜邪就不发病,正不胜邪则发病。并将致病邪气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人的抵抗能力就成为致病邪气,称为外感六淫;二是七情,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变化过度,也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内伤七情;三是饮食劳逸,饮食不节、不洁,过于劳累、过分安逸都可以导致疾病发生;四是外伤、虫兽所伤。
帕金森病的病因主要是内因,因中年以后阴气自半,脏腑气血亏虚,即肝肾阴亏,精血俱耗,于是肾水不能涵肝木,风阳内动,颤抖震摇,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拘急僵直,均可发为本病。此外,外因也可能致病,如感受秽浊之邪,毒邪等,而在疾病过中又可产生痰热、瘀血等病理因素,加重病变。
1 肝肾阴虚
导致肝肾阴虚因素有两条:一是生理性虚损,即随年龄增长、人体的衰老,出现肝肾阴亏的表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男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加之劳顿、房事过多等将息失宜,悠思劳神,使阴精更虚,形体衰败;二是病理性肝肾虚损,年高多病,或久病及肾,使肝肾亏虚。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发为颤证。
2 气血两虚
气血亏虚原因也不外两端,一是化生无源,一为耗伤太过。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若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或情志失调,肝气横逆,或思虑内伤,均可伤脾,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久病不复,精血暗耗,气血消耗太过,都可导致气血亏虚。“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虚筋脉失于温煦,血虚筋脉失于濡养,则拘紧僵直,血虚化风,又可加重震颤。诚如高鼓风在《医宗己任编》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
3 痰热动风
痰的产生与脾胃关系最密切,脾虚不能运化津液,则易聚湿生痰。五志过极,皆可化火,木火过甚而克脾土;或外感毒邪,入里化热,伤及脾胃,则热与痰结,阳热化风,可见颤抖等象。
4 血瘀动风
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停滞;或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即气虚血瘀或气滞血瘀。另肝肾阴亏,阴液不足,经脉失于充盈,“无水舟停”。均可致瘀血内阻,筋脉失濡,拘急僵直,发为本病。
5 髓海不足
肝肾亏虚,肾精匮乏;气血不足,精血化生无源,均可导致髓海空虚。除了可见颤证一般症状外,还有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神情呆滞,记性减退等。现代CT、MRI等影象学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病久多有脑萎缩,也从另一方面印证髓海不足的存在。
中医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帕金森病?
目前一般参照1991年11月在重庆市召开的第三届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术研讨会上制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内容如下:
1. 病名诊断
统一病名为老年颤证,相当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1.1主症: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项背强直。
1.2兼症: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涎,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1.3发病年龄在55周岁以上。
1.4发病诱因:可有明显诱因,如感邪,中毒或脑部病变,也可无诱因。
1.5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
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结合年龄、诱因等可确诊为老年颤证。
2. 证候诊断
2.1 痰热动风证:
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头或肢体颤振尚能自制,活动缓慢,胸脘痞满,口干或多汗,头晕或头沉,咯痰色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数日不行,舌质红或暗红,舌苔黄或黄腻,脉象细数或弦滑。
2.2 血瘀动风证:
表情呆板,面色晦暗,头或肢体颤振日久,震颤幅度较大,肢体拘挛,活动受限,项背前倾,言语不利,慌张步态,或智力减退或精神障碍,头晕眼花,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滑。
2.3 气血两虚:
神呆懒言,面色咣白,肢体颤振或头摇日久,震颤程度较重,项背强直或肢体拘挛,活动减少,行走不稳,气短乏力,头晕眼花,自汗,动则尤甚,皮脂外溢或流涎,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细无力或沉细。
2. 4肝肾不足证:
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颤证日久,震颤幅度较大,或肢体拘挛,活动笨拙,上肢协调不能,步态拖拉,言语蹇涩,或智力减退,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头痛或盗汗,急躁时颤振加重,腰酸腿笨,小便频数,大便秘结,舌体瘦小,舌质暗红,舌苔少或剥苔或微黄,脉象细弦或细数。
2.5 阴阳两虚证:
表情呆板,肢体或头颤振日久,项背强直或肢体拘挛,语言蹇涩,失眠健忘,汗出畏寒,体倦肢冷,或腰酸腿疼,阳痿遗精,溲少便溏,舌质嫩红或淡暗,舌苔薄白,脉沉细。
鉴别诊断
老年颤证须与下列病证鉴别:
1. 痉病:是一种不以老幼,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以项背强急,四肢痉挛、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相当于西医的流脑、乙脑、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寄生虫病引起的抽搐,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等)。
2. 风痱:是一组起病隐袭,渐进性加重,以运动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言语困难,智力低下的慢性虚损性疾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MxNjMwOA==&mid=203666280&idx=1&sn=97c8ab172d159eb6271ae402875b6dcb&scene=5&srcid=0406MBZ0YD2lloaqDcWArxV4#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