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3
【国医邓老说】百岁国医大师的养生秘笈
名医档案
中医泰斗,国医大师,现龄101岁
出身岭南中医世家,80余年医术沉淀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非典时期担任中医抗非典专家组组长
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新中国首批“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现今已经101岁高龄了,这位耄耋老人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与来访者侃侃而谈。天气好的午后,他雷打不动地下楼散步,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宿舍区的一道风景。“养生重于治病”是邓铁涛教授一直倡导的健康理念。今天由凉茶君为“国医”铁粉们解读国医大师的养生秘诀。
养心养德 心静以养心 邓铁涛
说到养生,很多铁粉的第一反应就是“吃什么、喝什么”好。在很多聚会场合,邓老也常常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他总是淡淡一笑。每次在讲养生话题时,他一定会把“养心养德”放在首位。“养德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是有据可查的”,邓铁涛教授常说,《千金要方养性论》中指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中医还常说,“心主神明”,这是说心为人身之主宰,神明之心发出的意志,可以驾驭精神情绪、调适寒暑,这样就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保证机体的健康。
邓老如何养心养德?他年轻时除了跟随父亲读经典著作外,还酷爱看《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等,获益匪浅。闲暇时,他喜欢练习书法。上小学时,他每天下午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书法。后来,每当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便会习惯用毛笔写字,令自己安静下来。而书法的内容,恰恰是表达他当时的思想或者是内心的倾诉。当书写完毕时,他会感到一身的轻松。邓老说:“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使一切杂念全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有益于健康长寿。”
此外,邓老平时还习惯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令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邓老每天醒来后习惯在床边的櫈子上打坐。打坐的要点是:单腿交换盘坐,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含胸拔背,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度,按平常呼吸。邓铁涛教授介绍,此法不但在晨起和入睡前可以帮助静心,还能在旅途奔波中帮助安定心神。
身动则生阳
生命在于运动,邓老说,“动则生阳”,阳气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我们每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工作,我们的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都需要阳气的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
邓铁涛教授说,近年在全国范围内的体质调查研究中,发现气虚质、阳虚质的人群比例上升,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现代人多坐少动,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阳气无以化生。要想补气补阳,最好的方法还是运动。
对于运动,邓老身体力行。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邓老经常会在午后下楼围着小区空地散步,走上10来圈至身上微微出汗、浑身温暖舒坦才回家。如果遇到雨天,他就在楼道里爬楼梯。很多都市人早出晚归,整天待在室内不见天日,与其晚上去俱乐部健身,不如在户外散步或快步走,特别是对于肾阳不足者,有助于改善精力不足、怕冷、夜尿多等问题。
楼梯运动
2013年9月的一天下午,外面下雨,邓中光老师陪同96岁的邓老上楼梯运动。
2013年9月
邓老另一个酷爱的运动是八段锦,每天必定练习两次。有人以为八段锦、太极拳是老人的运动项目,但邓老说,他自年轻时就开始坚持每天练习八段锦,他还结合自身多年练习的经验,对传统的八段锦动作进行了改良,成为现时很受群众欢迎、简单易学而有很受用的“邓老八段锦”。
邓老强调,八段锦看似简单,但要达到显著的效果,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及深刻领会,才能达到目的。他要求在初学阶段,练习者采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动作熟练后,练习者可采用练功时常用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后,开始注意同动作进行配合。最后达到动作、呼吸、意念的有机结合。
和太极拳不同,八段锦简单易学,不需要专门的师傅来教,从网上下载个视频到手机上就可以跟着练习了,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练完一遍只需15分钟左右,可以在工作的间隙或下班后练习。对于“忙到一次做完八个动作的时间都没有的人”,建议结合个人的身体特点,哪怕选择八段锦中的一个动作经常练习,对体质的改善也有帮助。
攒拳怒目增气力 陈安琳摄
2010年6月19日,邓老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亭前示范八段锦。
针对都市人中有胃病的不少,邓老建议他们可以做摇橹的动作。邓老说,每天做摇橹的动作,有利于促进胃的动力,改善胃的血液循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建议这部分患者每天在家坚持做摇橹动作100次,坚持下来,可以减少胃病的复发。坚持摇橹练习,对于处于血压高值状态的人群,也能起到很好的干预作用,因为长期做摇橹动作,可以明显减小腹围,从而对临界高血压人群有很大的帮助。
饮食均衡有度
对于讲究养生的人,常常在饮食上有很多禁忌。邓老平时不讲究忌口,家人煮什么他就吃什么。他出差到外地,也很喜欢品尝当地的特色小食,在饮食养生方面,他强调饮食杂食不偏,要有节度。邓老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补充人体气血精微,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若食无定时,过饥或过饱,都易伤脾胃。脾胃损伤,则诸病丛生。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治病救人,他都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
餐饮
邓老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坚持每餐七分饱,平素喜欢吃些杂粮。
邓老平素喜欢吃核桃,每天坚持吃一两个,他说,核桃有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作用。邓老食用核桃,最明显的效果是没有夜尿,大便通畅。现代营养学研究也认为,长期进食少量核桃,对改善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邓老强调,核桃虽好,但也不能多吃,多吃则容易滋生湿热。如果吃后有咽喉疼痛等热象时,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吃些萝卜、雪梨、火龙果等蔬果,解决上火症状。这也体现了邓老在养生保健中因时因地制宜的思想。
沐血管体操
善用沐浴也能起到养生效果。邓老在数十年的生活中,养成了用冷热水交替洗澡的习惯,他将这个方法称之为“血管体操”。他说,冷水能促进血管收缩,而热水能使血管扩张。在洗澡的过程中,冷热交替,血管一收一张,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减少血管壁上脂质的沉积,延缓血管硬化的发生。
邓老今年101岁,他的颜面及四肢皮肤仍然保持较好的弹性,并且很少老人斑,与他长年坚持的这一生活习惯是有密切关系的。邓老强调,在开始运用这个方法时,要因人因时而异,冷水不一定很冷,热水也不能太热,只是在洗澡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差,并且要自己能接受为宜。特别是对于年长的高血压患者,刚开始时不能有太大的温差,否则也会出现意外。等慢慢习惯之后再逐渐将水的温差拉大,这就是关键所在。
沐浴的另一重头戏就是“沐足”。邓老说:“人的脚犹如树的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对人体养生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邓老善于通过足疗治疗一些常见病,比如有时因为工作忙,精神高度紧张出现睡眠不好时,他会在静坐的同时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每次10~30分钟,以劳宫穴摩擦涌泉穴,以加速脚部的血液循环,帮助入睡。
中医
大师谈
中医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简、验、便、廉
我认为应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验、便、廉”的优势,尽力设立中西医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希望政府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制订倾斜性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保障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改正一切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决定,以确保中医药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社会大众是深知中医药的价值
这是它生存的根基
有人说,中医是靠经验治病,中医理论不“科学”。这种观点对百姓有着不小的误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近代以来,传统文化被否定太过,人们习惯于站在西方文化科学的立场来看问题。有人一旦看不到实验数据,看不到细菌微生物,光听到阴阳、五行等名词,想当然就觉得中医不科学。假如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医学怎么会传承数千年?人们如果了解中医的思维,知道中医理、法、方、药的严谨一贯性,就能明白中医治病的科学性。社会大众是深知中医药的价值的,这是它生存的根基。中医以疗效为生命线,这就是立身之本。
看病,更需“看病人”
按“时、地、人”
西方医学的模式原来是——生物模式,20世纪后期才发现不对,最后承认医学的模式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是一个进步,但我认为仍不全面。虽然已重视了心理和社会对疾病的重要性,还没有把人提到最重要的地位。
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西医着重治病,中医着重治病人。中医学是把人放在首位,根据宏观理论把人放在天地人群之间进行观察、诊断与治疗的。中医学受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如果要找个中医学的模式的话,应是“天人相应”观。即把人放在时间、地域、人群、个体中,进行健康保健预防与治疗的观察研究。中医诊治疾病,不单单在追求“病”上,而是按“时、地、人”,把大环境以至个体的整体进行辨证论治与预防。比方2003年SARS流行,中医无法追求确认“冠状病毒”,而是根据当年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与病人的症候表现,确认SARS是湿邪为主的瘟疫病,实行辨证治疗与预防,取得较好的效果。
邓老的养生座右铭
药物不是万能,必须注重养生
只有意志坚定,才能持之以恒
作息以时,娱乐适宜,浪费时间需痛改
健康无价,不要对不起自己
以上文章内容来自《羊城晚报》2014年10月14日B9版
https://mp.weixin.qq.com/s/rzENyvfM-3JbOqAIiRHczQ
中医泰斗,国医大师,现龄101岁
出身岭南中医世家,80余年医术沉淀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非典时期担任中医抗非典专家组组长
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新中国首批“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现今已经101岁高龄了,这位耄耋老人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与来访者侃侃而谈。天气好的午后,他雷打不动地下楼散步,仍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宿舍区的一道风景。“养生重于治病”是邓铁涛教授一直倡导的健康理念。今天由凉茶君为“国医”铁粉们解读国医大师的养生秘诀。
养心养德 心静以养心 邓铁涛
说到养生,很多铁粉的第一反应就是“吃什么、喝什么”好。在很多聚会场合,邓老也常常被问到类似的问题,他总是淡淡一笑。每次在讲养生话题时,他一定会把“养心养德”放在首位。“养德对于养生的重要性,在中医经典著作中是有据可查的”,邓铁涛教授常说,《千金要方养性论》中指出:“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生之大经也。”中医还常说,“心主神明”,这是说心为人身之主宰,神明之心发出的意志,可以驾驭精神情绪、调适寒暑,这样就能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保证机体的健康。
邓老如何养心养德?他年轻时除了跟随父亲读经典著作外,还酷爱看《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等,获益匪浅。闲暇时,他喜欢练习书法。上小学时,他每天下午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书法。后来,每当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便会习惯用毛笔写字,令自己安静下来。而书法的内容,恰恰是表达他当时的思想或者是内心的倾诉。当书写完毕时,他会感到一身的轻松。邓老说:“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使一切杂念全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有益于健康长寿。”
此外,邓老平时还习惯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令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邓老每天醒来后习惯在床边的櫈子上打坐。打坐的要点是:单腿交换盘坐,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含胸拔背,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度,按平常呼吸。邓铁涛教授介绍,此法不但在晨起和入睡前可以帮助静心,还能在旅途奔波中帮助安定心神。
身动则生阳
生命在于运动,邓老说,“动则生阳”,阳气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我们每天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和工作,我们的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都需要阳气的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
邓铁涛教授说,近年在全国范围内的体质调查研究中,发现气虚质、阳虚质的人群比例上升,这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现代人多坐少动,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下,阳气无以化生。要想补气补阳,最好的方法还是运动。
对于运动,邓老身体力行。在阳光充足的日子里,邓老经常会在午后下楼围着小区空地散步,走上10来圈至身上微微出汗、浑身温暖舒坦才回家。如果遇到雨天,他就在楼道里爬楼梯。很多都市人早出晚归,整天待在室内不见天日,与其晚上去俱乐部健身,不如在户外散步或快步走,特别是对于肾阳不足者,有助于改善精力不足、怕冷、夜尿多等问题。
楼梯运动
2013年9月的一天下午,外面下雨,邓中光老师陪同96岁的邓老上楼梯运动。
2013年9月
邓老另一个酷爱的运动是八段锦,每天必定练习两次。有人以为八段锦、太极拳是老人的运动项目,但邓老说,他自年轻时就开始坚持每天练习八段锦,他还结合自身多年练习的经验,对传统的八段锦动作进行了改良,成为现时很受群众欢迎、简单易学而有很受用的“邓老八段锦”。
邓老强调,八段锦看似简单,但要达到显著的效果,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及深刻领会,才能达到目的。他要求在初学阶段,练习者采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动作熟练后,练习者可采用练功时常用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后,开始注意同动作进行配合。最后达到动作、呼吸、意念的有机结合。
和太极拳不同,八段锦简单易学,不需要专门的师傅来教,从网上下载个视频到手机上就可以跟着练习了,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练完一遍只需15分钟左右,可以在工作的间隙或下班后练习。对于“忙到一次做完八个动作的时间都没有的人”,建议结合个人的身体特点,哪怕选择八段锦中的一个动作经常练习,对体质的改善也有帮助。
攒拳怒目增气力 陈安琳摄
2010年6月19日,邓老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亭前示范八段锦。
针对都市人中有胃病的不少,邓老建议他们可以做摇橹的动作。邓老说,每天做摇橹的动作,有利于促进胃的动力,改善胃的血液循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建议这部分患者每天在家坚持做摇橹动作100次,坚持下来,可以减少胃病的复发。坚持摇橹练习,对于处于血压高值状态的人群,也能起到很好的干预作用,因为长期做摇橹动作,可以明显减小腹围,从而对临界高血压人群有很大的帮助。
饮食均衡有度
对于讲究养生的人,常常在饮食上有很多禁忌。邓老平时不讲究忌口,家人煮什么他就吃什么。他出差到外地,也很喜欢品尝当地的特色小食,在饮食养生方面,他强调饮食杂食不偏,要有节度。邓老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补充人体气血精微,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若食无定时,过饥或过饱,都易伤脾胃。脾胃损伤,则诸病丛生。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治病救人,他都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
餐饮
邓老每天三餐定时、定量,坚持每餐七分饱,平素喜欢吃些杂粮。
邓老平素喜欢吃核桃,每天坚持吃一两个,他说,核桃有补肾、固精强腰、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作用。邓老食用核桃,最明显的效果是没有夜尿,大便通畅。现代营养学研究也认为,长期进食少量核桃,对改善记忆力、延缓大脑衰老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邓老强调,核桃虽好,但也不能多吃,多吃则容易滋生湿热。如果吃后有咽喉疼痛等热象时,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吃些萝卜、雪梨、火龙果等蔬果,解决上火症状。这也体现了邓老在养生保健中因时因地制宜的思想。
沐血管体操
善用沐浴也能起到养生效果。邓老在数十年的生活中,养成了用冷热水交替洗澡的习惯,他将这个方法称之为“血管体操”。他说,冷水能促进血管收缩,而热水能使血管扩张。在洗澡的过程中,冷热交替,血管一收一张,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减少血管壁上脂质的沉积,延缓血管硬化的发生。
邓老今年101岁,他的颜面及四肢皮肤仍然保持较好的弹性,并且很少老人斑,与他长年坚持的这一生活习惯是有密切关系的。邓老强调,在开始运用这个方法时,要因人因时而异,冷水不一定很冷,热水也不能太热,只是在洗澡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差,并且要自己能接受为宜。特别是对于年长的高血压患者,刚开始时不能有太大的温差,否则也会出现意外。等慢慢习惯之后再逐渐将水的温差拉大,这就是关键所在。
沐浴的另一重头戏就是“沐足”。邓老说:“人的脚犹如树的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对人体养生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邓老善于通过足疗治疗一些常见病,比如有时因为工作忙,精神高度紧张出现睡眠不好时,他会在静坐的同时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每次10~30分钟,以劳宫穴摩擦涌泉穴,以加速脚部的血液循环,帮助入睡。
中医
大师谈
中医有助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简、验、便、廉
我认为应从我国的国情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简、验、便、廉”的优势,尽力设立中西医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希望政府大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制订倾斜性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保障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改正一切不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法规和决定,以确保中医药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社会大众是深知中医药的价值
这是它生存的根基
有人说,中医是靠经验治病,中医理论不“科学”。这种观点对百姓有着不小的误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近代以来,传统文化被否定太过,人们习惯于站在西方文化科学的立场来看问题。有人一旦看不到实验数据,看不到细菌微生物,光听到阴阳、五行等名词,想当然就觉得中医不科学。假如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医学怎么会传承数千年?人们如果了解中医的思维,知道中医理、法、方、药的严谨一贯性,就能明白中医治病的科学性。社会大众是深知中医药的价值的,这是它生存的根基。中医以疗效为生命线,这就是立身之本。
看病,更需“看病人”
按“时、地、人”
西方医学的模式原来是——生物模式,20世纪后期才发现不对,最后承认医学的模式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是一个进步,但我认为仍不全面。虽然已重视了心理和社会对疾病的重要性,还没有把人提到最重要的地位。
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西医着重治病,中医着重治病人。中医学是把人放在首位,根据宏观理论把人放在天地人群之间进行观察、诊断与治疗的。中医学受中华文化“天人合一”观的影响,如果要找个中医学的模式的话,应是“天人相应”观。即把人放在时间、地域、人群、个体中,进行健康保健预防与治疗的观察研究。中医诊治疾病,不单单在追求“病”上,而是按“时、地、人”,把大环境以至个体的整体进行辨证论治与预防。比方2003年SARS流行,中医无法追求确认“冠状病毒”,而是根据当年的气候、环境、地理条件与病人的症候表现,确认SARS是湿邪为主的瘟疫病,实行辨证治疗与预防,取得较好的效果。
邓老的养生座右铭
药物不是万能,必须注重养生
只有意志坚定,才能持之以恒
作息以时,娱乐适宜,浪费时间需痛改
健康无价,不要对不起自己
以上文章内容来自《羊城晚报》2014年10月14日B9版
https://mp.weixin.qq.com/s/rzENyvfM-3JbOqAIiRHc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