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艾烟,到底有没有害?
2024-10-13
经络不通,补什么都没用!只用一招:经络通畅百病消!
2024-10-08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2024-10-05
中医觉醒,认识经方——读懂《伤寒论》
2024-09-23
奥运体操全能王冈慎之助助阵:DENBA Moblie新品东京发表
2024-09-21
这样刮刮痧,活到八十八
2024-09-17
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曾说:用循证研究证明中医药是个“宝”
2024-09-13
浙大调查发现:喜欢锻炼的人,患脑梗概率比久坐不动的人高数倍?
2024-09-04
“2024札幌中国节”成功举行 :彩绘水墨画惊艳北海道
2024-09-02
灸12原穴,断全身百病
2024-08-28
医易同源:十天干与中医阴阳五行之秘!
2024-08-27
六经病简述(45张PPT)
2024-08-26
把这根筋揉软了,肝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2024-08-14
国医大师颜德馨:从气血论治失眠经验
2024-08-07
脖子上的小肉粒说明身体出了问题!
2024-07-29
看一眼肚脐就知道你啥毛病!别不信!
2024-07-23
103岁妇科老中医透露:有种食物我从不吃!女人一辈子的6条养生秘笈!
2024-07-22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2024-07-15
中医:睡觉是天下第一补,告诉你怎么睡最补
2024-06-20
这样“排毒”,不知毁掉了多少人?
2024-06-12
百治不如一刮!10种刮痧法,刮走疾病
2024-06-09
BBC人体实验:双胞胎一人吃糖一人吃肉,30天揭开人体秘密
2024-05-17
腐乳补钙和高血圧
2024-05-11
偷寿命最狠的行为,熬夜只排第3,第1竟是久坐
2024-05-08
感冒刮痧疗法全知道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2024-05-06
引经药: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
2024-05-05
中医告诉你:“内脏里缺啥,你脸上就长啥”!
2024-05-04
女人这两处越黑子宫越脏?不想炎症缠身,别视而不见!
2024-05-01
煎药用水讲究多 -- 谈中医中的各种“水”
4
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
导读: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呢?对于出身于院校教育的我们来说,是一件极其困惑的事,毛以林老师从背,思,练,反省等方面给出了我们答案,其中不乏有启发性的观点,在此与大家分享。
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苦背熟读
(一)打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一要诀——苦背熟读五大基本课程
要达到烂熟于胸,哪五大基本课程?就是上面说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达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中医基础理论》随便点出一点,你都能很正确地、完整地表达,比如说到卫气,卫气的概念、生成、特点、功能,一样也不能忘了。《中医诊断学》也一样, 说出个症状,你就要能不假思索地说出常见的病因和病理。《中药学》你得把性味归经、功效牢牢地记住。问到《中医内科学》内容,随便谈到什么病,你就要如数家珍般说出常见的证型、主治方药等等。
五大基本课掌握了,不能说你的基本功就行了,还有《伤寒论》、《金匮要略》、《外感温热篇》、《湿热病篇》、《内经知要》、《汤头歌诀》、《濒湖脉诀》、《珍珠囊药性赋》等。你必须得背会,只掌握了五大基本课程,只能说你对杂病的治疗有一个了解,外感病、温病怎么治疗,少一样,你都不能做好中医!
背,对于学中医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但当你背了,也就在大脑里储存了大量的信息了,到了用的时候,说不定一个灵感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我说一个例子,请大家看看背诵的重要性。
案:特殊类型小柴胡汤证
我最初在一家乡镇卫生院工作。有一段时间,每天下午我都看见一个50余岁的农民抱着被子来输液,前前后后,有20余天。那天下午他的主治医生不在,我值班,这患者来开输液,我就问,怎么老看你天天来打点滴,怎么了?他对我说,发热20多天了,一直不能退热。我就问怎么发热?他说,每天晚上发热,早晨退热。当时我就想,这夜热早凉是阴虚发热最典型的症状,有了这先入为主印象,也就忽视了兼症的问诊(做医生最忌先入为主),随便地问了问,就说,你这病吃3付中药就会好,不信你试试!
那时做医生时间不长,缺少经验,说话未免会“抛”。呵,患者说那好呀,你给我开方,看好了我要好好地感谢你!什么方?青蒿鳖甲汤,有效吗?要是有效我就不和大家说了,我把这牛皮给吹炸了!
3天后患者来了,只说了一句话:“医生,我的烧没退,你开的方没用,害得我还卖了一担稻!”当时我呀差点没找个洞钻进地里去!
但不行啦,既然吹牛了,怎么也得撑下去,哪儿跌倒哪爬起来呀!
于是我就为自己找脸,我说你都病了20多天了,正气早亏了,我这3付药,是先给你补正气的,正气足了我才好给你祛邪治病,要不你受得了?其实,根本就是辨证不准!
面对患者,心里就发毛了,什么外感发热、内伤发热所有的证型我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哪个也不像,手把着患者的脉,一副认真切脉的样子,是在切脉吗?是在苦思良策呢!
患者坐在我面前,面色极为沉默,话语极少,我不问他决不说一字。 “默默然!”,突然一个灵感上来了,于是《伤寒论》的条文立即就浮现在脑海里,“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吃饭怎么样?答:不想吃。口苦吗?答:口苦。咽干吗?答:咽干!小柴胡汤证!每日一发热,寒热往来的特殊类型!
当然了,结果是2剂热邪尽退!
背,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是万万不能少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对一些重要古籍背得很熟,可是因为不是学针灸的,对经络路线根本记不得,这对于临床是十分不利的,如果说某病在某个局部,你就没法进行辨证了,局部的病变不仅辨证需要用到经络,而且在选药组方时也要考虑到药物的走经,希望大家能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以后的讲座中我会谈到具体的病例!
多思
(二)打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二要诀——多思
背完了,你还要多思考,荀子在《劝学篇》中淳淳告诫说:“勤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学多年,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勤思的习惯,背下去的东西,你不进行思考,是很难真正消化吸收的!
在我们中医基本理论中,有一句话叫做“肝升于左,肺降于右”,为什么不是肝升于右,肺降于左,有人思考过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吗?有人能回答吗?
又比如有一年我到全国的第一所民办中医大学义务讲学半个月(九嶷山大学,像全国的著名教授朱良春等都曾到此学院义务讲学,可见老一辈对中医事业的重视),在授课中我讲到食积的治法,第一堂课我说用吐法、消法,第二堂课
我在举的病例中讲到用泻法。于是有同学问我,老师,这食积你一会儿用消法、一会儿说要用泻法,一会儿说用吐法,到底该用什么方法?
这学生我可以说他基本功不好,但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勤于思考,慢慢地他会对中医理解很深。
为什么食积会出现吐、消、下三种治疗方法?在病机病位上这三法对应的食积有什么区别?临床上各自都有哪些典型表现?请学友们自己思考。
多练
(三)打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三要诀——多练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了基础理论之后,你要进行实际的练习,怎么练?有些同学说,我们很少看中医,很少在临床上用到中医。练法有两种,一是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的病例进行练习,开出处方来,通过临床的实际疗效,判断你所运用的基本理论是否正确!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要是你那儿没多少中医的病号,进行补缺的方法,大量地阅读古今医案。有些同学说,我看过很多病案,可我的临床水平就是提不高。我要问你,你是怎么读的?
读医案,你首先要仔细地看完医案,然后自己根据医案提供的信息开出处方来,再和作者对比,看看是否一致。不一致你要思考为什么?一致了,为什么作者会对原方进行加减,为什么要选用方中的几味药物,加减的理由是什么?
读医案入手最好读有点评的。
我曾要求我的学生看一本医案,然后告诉我学到了什么?那学生就像看小说一样,几个晚上就看完了,你说他能学到什么?!我告诉大家,我是医案从不离枕边的,但有时候花上1个小时,一个案子都看不完,为什么?要思考,弄不明白的你得查资料,要不看了也白看!
还有,入手学中医要多看医话,医话看起来比一般的医案入手快,为什么?因为医话多对治疗的认识、疾病的转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关于疾病的治疗要点、用药关键也都会点出,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也最能启迪人的思维。像《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就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本书,当然其他的还有很多。
从书本上看,到临床上练,你就会增加不少信心。
要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不进行大量医案的学习、练习,是很难的。
https://mp.weixin.qq.com/s/rugme71nExaqwcFpCvpMuw
如何打好中医的基本功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苦背熟读
(一)打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一要诀——苦背熟读五大基本课程
要达到烂熟于胸,哪五大基本课程?就是上面说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达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中医基础理论》随便点出一点,你都能很正确地、完整地表达,比如说到卫气,卫气的概念、生成、特点、功能,一样也不能忘了。《中医诊断学》也一样, 说出个症状,你就要能不假思索地说出常见的病因和病理。《中药学》你得把性味归经、功效牢牢地记住。问到《中医内科学》内容,随便谈到什么病,你就要如数家珍般说出常见的证型、主治方药等等。
五大基本课掌握了,不能说你的基本功就行了,还有《伤寒论》、《金匮要略》、《外感温热篇》、《湿热病篇》、《内经知要》、《汤头歌诀》、《濒湖脉诀》、《珍珠囊药性赋》等。你必须得背会,只掌握了五大基本课程,只能说你对杂病的治疗有一个了解,外感病、温病怎么治疗,少一样,你都不能做好中医!
背,对于学中医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事!但当你背了,也就在大脑里储存了大量的信息了,到了用的时候,说不定一个灵感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我说一个例子,请大家看看背诵的重要性。
案:特殊类型小柴胡汤证
我最初在一家乡镇卫生院工作。有一段时间,每天下午我都看见一个50余岁的农民抱着被子来输液,前前后后,有20余天。那天下午他的主治医生不在,我值班,这患者来开输液,我就问,怎么老看你天天来打点滴,怎么了?他对我说,发热20多天了,一直不能退热。我就问怎么发热?他说,每天晚上发热,早晨退热。当时我就想,这夜热早凉是阴虚发热最典型的症状,有了这先入为主印象,也就忽视了兼症的问诊(做医生最忌先入为主),随便地问了问,就说,你这病吃3付中药就会好,不信你试试!
那时做医生时间不长,缺少经验,说话未免会“抛”。呵,患者说那好呀,你给我开方,看好了我要好好地感谢你!什么方?青蒿鳖甲汤,有效吗?要是有效我就不和大家说了,我把这牛皮给吹炸了!
3天后患者来了,只说了一句话:“医生,我的烧没退,你开的方没用,害得我还卖了一担稻!”当时我呀差点没找个洞钻进地里去!
但不行啦,既然吹牛了,怎么也得撑下去,哪儿跌倒哪爬起来呀!
于是我就为自己找脸,我说你都病了20多天了,正气早亏了,我这3付药,是先给你补正气的,正气足了我才好给你祛邪治病,要不你受得了?其实,根本就是辨证不准!
面对患者,心里就发毛了,什么外感发热、内伤发热所有的证型我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哪个也不像,手把着患者的脉,一副认真切脉的样子,是在切脉吗?是在苦思良策呢!
患者坐在我面前,面色极为沉默,话语极少,我不问他决不说一字。 “默默然!”,突然一个灵感上来了,于是《伤寒论》的条文立即就浮现在脑海里,“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吃饭怎么样?答:不想吃。口苦吗?答:口苦。咽干吗?答:咽干!小柴胡汤证!每日一发热,寒热往来的特殊类型!
当然了,结果是2剂热邪尽退!
背,对于学习中医的人是万万不能少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对一些重要古籍背得很熟,可是因为不是学针灸的,对经络路线根本记不得,这对于临床是十分不利的,如果说某病在某个局部,你就没法进行辨证了,局部的病变不仅辨证需要用到经络,而且在选药组方时也要考虑到药物的走经,希望大家能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以后的讲座中我会谈到具体的病例!
多思
(二)打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二要诀——多思
背完了,你还要多思考,荀子在《劝学篇》中淳淳告诫说:“勤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教学多年,我发现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勤思的习惯,背下去的东西,你不进行思考,是很难真正消化吸收的!
在我们中医基本理论中,有一句话叫做“肝升于左,肺降于右”,为什么不是肝升于右,肺降于左,有人思考过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吗?有人能回答吗?
又比如有一年我到全国的第一所民办中医大学义务讲学半个月(九嶷山大学,像全国的著名教授朱良春等都曾到此学院义务讲学,可见老一辈对中医事业的重视),在授课中我讲到食积的治法,第一堂课我说用吐法、消法,第二堂课
我在举的病例中讲到用泻法。于是有同学问我,老师,这食积你一会儿用消法、一会儿说要用泻法,一会儿说用吐法,到底该用什么方法?
这学生我可以说他基本功不好,但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勤于思考,慢慢地他会对中医理解很深。
为什么食积会出现吐、消、下三种治疗方法?在病机病位上这三法对应的食积有什么区别?临床上各自都有哪些典型表现?请学友们自己思考。
多练
(三)打好中医基本功的第三要诀——多练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学了基础理论之后,你要进行实际的练习,怎么练?有些同学说,我们很少看中医,很少在临床上用到中医。练法有两种,一是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的病例进行练习,开出处方来,通过临床的实际疗效,判断你所运用的基本理论是否正确!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要是你那儿没多少中医的病号,进行补缺的方法,大量地阅读古今医案。有些同学说,我看过很多病案,可我的临床水平就是提不高。我要问你,你是怎么读的?
读医案,你首先要仔细地看完医案,然后自己根据医案提供的信息开出处方来,再和作者对比,看看是否一致。不一致你要思考为什么?一致了,为什么作者会对原方进行加减,为什么要选用方中的几味药物,加减的理由是什么?
读医案入手最好读有点评的。
我曾要求我的学生看一本医案,然后告诉我学到了什么?那学生就像看小说一样,几个晚上就看完了,你说他能学到什么?!我告诉大家,我是医案从不离枕边的,但有时候花上1个小时,一个案子都看不完,为什么?要思考,弄不明白的你得查资料,要不看了也白看!
还有,入手学中医要多看医话,医话看起来比一般的医案入手快,为什么?因为医话多对治疗的认识、疾病的转归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关于疾病的治疗要点、用药关键也都会点出,这样学起来就容易多了,也最能启迪人的思维。像《清代名医医话精华》就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一本书,当然其他的还有很多。
从书本上看,到临床上练,你就会增加不少信心。
要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不进行大量医案的学习、练习,是很难的。
https://mp.weixin.qq.com/s/rugme71nExaqwcFpCvpM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