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3
你会睡觉吗?——看古代名医是如何睡眠养生的
前言

本文主要从睡前准备,睡眠节律、睡眠方位、睡眠姿势、睡眠禁忌等方面来探讨了古代医家睡眠养生思想和方法,对建立良好睡眠,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大树分割线

人的一生当中,最起码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根据“天人相应”原理,人体内的昼夜阴阳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具有同步性,作为人体最突出的阴阳消长出入的生理特征就是“寤”和“寐”。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保证充足且适当的睡眠时间,以尽快恢复机体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从而达到防病健体,延年益寿[1],即称之为“睡眠养生”。 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养生防病,还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睡眠养生。

睡前准备

睡前泡脚

睡前泡脚是中国历代养生家的经验之谈。《征寿药言》:“临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则神志安宁,入睡必易。”现代研究也表明:温水洗脚可以改变局部血液循环,通畅气血,有助于缓解疲劳,不仅对心、肾及睡眠有益,还可预防足癣等病。

梳理头发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经皆上注头面,梳理头发可健脑补肾,安神增智,调畅经络,交通阴阳,有利于睡眠,《延寿书》说:“发多梳,则明目祛风,常以百二十为数。”《贵耳集》也提到:“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故养生学家提出“发宜多梳”。

先睡心后睡眼

蔡季通《睡诀》云:“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千金方》亦云“半醉酒,独自宿,软枕头,暖益足,能息心,自冥目。”睡前应当怡情易性,不可被日间的俗务所扰,这样方能快速入睡。

睡眠时间节律

睡眠的自律特性即睡眠-觉醒节律,其本质是一种生理韵律,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宇宙自然昼夜周期同步的生命活动[2],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合理的生活节律,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基本要素。

《内经》中关于睡眠起居养生的描述是这样的: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天,夜卧早起,起后宜要在室外散步,以顺应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夏季,阳气旺盛,万物繁茂,应晚睡早起,与夏日的阳长之气相应;
秋季,阴气回复,阳气渐敛,万物华实,宜早卧早起,以应秋天收敛之气;
冬季,阴气盛极,万物闭藏,应早卧晚起,避寒就温,以顺应冬天潜藏之气。

通过这种顺应四时节律的睡眠养生方法,可以达到生精、养神、促气化,反之就会导致精气神功能紊乱,四季是自然界生物生、长、壮、老、矣在一年中的具体体现,按照一年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合理调整睡眠,可以加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相关研究表明: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最适宜的睡眠时间为21时-22时,一般不超过23时,早晨6时前后起床为宜。

睡眠的方位

人在睡眠过程中,睡眠的方位对人体有何影响呢?从“天人相应”的角度看,睡眠的方向与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伴随着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室内的温度、日照也会有相应地变化。故根据四时变化调整睡眠方位,对提高睡眠的质量,促进身体健康还是有益的。

中国古代养生学家曾提出几种学说,其中以“按四时阴阳变化定东西”最具代表性。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宋·蒲处贯《保生要录》中也提到:“凡卧,自立春后至立秋前,欲东其首;自立秋之后至立春前,欲西其首。”即春夏二季,头向东方,脚向西方;秋冬二季反之。

这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确立的。

从藏象学的角度来理解,春夏属阳,阳气上升,气机旺盛,肝气与之相应,从方位上讲,东方属阳主升,头向东方以应生发之气而养阳;秋冬二季属阴,阳气收敛、潜藏,肾气应之。西方属阴,头向西方以应潜藏之气而养阴[3]。


睡眠姿势

人们的睡眠姿势可因生活习惯、所患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每个人在不同季节中的睡姿可谓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究竟何种睡姿对人体最有益呢?

古人对此提出仰卧、俯卧、侧卧三种,其中侧卧又分为左侧卧和右侧卧,这是古人对睡姿的认识的集中反映。以侧卧位最具有科学性,《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屈膝侧卧,盖人气力,胜正偃卧。”清·曹廷栋《老老恒言·安寝》指出:“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宜舒脾气。”。

右侧卧位,脊柱向前弯曲,恰似一张弓,使四肢处在最舒适的位置上,同时能较好地放松全身肌肉。从解剖位上看,此时心脏位置会向右,肝脏则位于右胁部,胃肠的开口全在右侧,这种姿势可减清心脏压力,有利于心脏射血,还可增加肝脏的血供,促进肝脏的新陈代谢;右侧卧可使食物在消化道内吸收,胃肠蠕动通畅无阻,同时对促进血液循环和抗病等方面都很有利。

有人认为左侧卧位应在饮后,而右侧卧位应在食后。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左侧卧位易使心脏受压,影响心脏的血液循环,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饭后左卧感到不舒服,严重影响消化功能。


睡眠禁忌

睡前

忌睡前畅言过动 中医学认为肺为华盖,肺主声音、亦主一身之气。凡人卧下,肺即收敛,若言谈过多,必然耗伤宗气,扰乱心神,心神不安,连及五脏,必会出现烦躁不安,难以入眠。与多言伤气相比,过度的睡前运动,产热量增加,阳气过亢,阳不入阴,不易入睡。

忌睡前情志过极 睡觉之前必须保持思想平静,情绪安宁,忌七情过极。《延寿药言》:“临睡前宜用热水热脚,将一切节虑抛尽,则心地光亮,神志安宁,入睡必易。”这就告诫我们睡前一定不要过度兴奋,可去空气新鲜处缓缓散步,静心凝神,排除杂念和忧愁,使情绪安定,思想放松。假若情志过极,则心神躁动,气机紊乱,阴阳不交,不仅会出现失眠,也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忌睡前饮茶、咖啡、酒及吸烟 茶叶、咖啡、饮酒及吸烟均可使人阳气过亢,阳不入阴,使人难以入眠。然过量饮酒,虽可入眠,会使人痰涎分泌增多,阻塞气道,使人鼾声不断,甚者,可因醉酒入房而伤肾。

忌睡前饮食太过或不及 《内经》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饱食之后忌立即安卧,饱食即卧会形成食积,干扰睡眠。饮水过多,则夜尿频繁。饮食过饥、过渴,饥渴之时,水谷精微吸收较少,心神失养则难以入睡。一般说来,晚饭宜在睡前4 h,即下午5-6点为宜。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之品为主,不饮刺激性饮料,否则助湿生痰化热,心神不宁,造成失眠。

◆ ◆ ◆ ◆ ◆

睡中

忌张口蒙头 睡觉蒙头,影响呼吸道通畅,呼吸空气不新鲜,氧气匮乏,从而不利于睡眠,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有此记载:“冬夜勿覆其头,得长寿。”睡觉张口,呼吸不卫生,经过鼻腔过滤的冷、热空气减少,粉尘和不洁空气等可直接进入呼吸道、消化道、胃内。张口睡眠者,空气流动对口腔有干燥作用,醒后常有咽干舌燥,喉中有痰,或呃逆嗳气。一旦肺、胃吸入过多不洁之物,则易使人致病。

忌头对炉火 炉火对头,会使火毒邪气上犯,煎熬津液,迫血妄行,出现鼻出血咽干,重则面生痤疮,头痛瘟肿。现代医学认为,头部散热量占全身散热量的1/2以上,炉火对头会阻碍热量宣发,引起各种不适。

忌风当卧 风为六淫之首,最易侵袭人体而致病。头对风口而眠,会使风中经络造成面瘫、偏瘫。风中于腰,则腰酸冷痛,屈伸不利;风中于腹,则肠鸣辘辘,晨起腹部冷痛;风中于下肢,则下肢挛缩,风中于足,则足挛急;风中于肩背,则肩背冷痛。

◆ ◆ ◆ ◆ ◆

睡后

忌恼怒、大叫、唱歌 古人认为晨起恼怒、大叫、唱歌,会影响一日之内的气血阴阳变化,有害于健康。
忌恋床不起 古人云:“早起者多高寿”,说明晨宜早起,醒后不宜恋床。规律睡眠,适时而起,可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因久卧伤气,阻碍人体阳气宣发,气失调达,壅滞内生。
忌晨起房事 中医学认为,晨起阴气渐消,阳气渐起,晨起行房,易伤阴气,损人精神,影响睡眠。
忌即刻活动 晨起之后不宜立即活动,应在气血平稳之后再运动,《老老恒言·晨兴》也提到:“老年人,往往天未明而枕上已醒……乍起慎勿出户外,即开窗户。”现代医学则认为,晨起后立即运动,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故主张宜先做一些简单放松运动,如太极拳等。

结语分割线

睡眠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睡眠过程是人体获得能量补充损耗的过程,充足的睡眠即能稳定神经功能的平衡又可调节生理功能,若人的睡眠结构紊乱,就会诱发各种疾病,因此,睡眠养生是在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以及睡眠自律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睡眠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中医睡眠养生方法是千百年来无数医家和养生学家经验总结,也是中医学对人类发展、繁衍的独特奉献。研究中医睡眠养生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是中医学对于生命科学发展的一大贡献。依据睡眠学的规律,结合中医学的理论,无疑会对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编辑:李海洋)

作者:赵艳青,滕晶 节选改编自《古代医家论睡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U2Nzk5Mg==&mid=2650197602&idx=3&sn=024523ba4e82a3afefac99d5b3d6c3b6&mpshare=1&scene=5&srcid=1023cFnt8onSu415bKDFyeTf#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