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3
春夏养阳:养好你的阳气,准备好了吗?
常言道: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 一个人如果精气神充沛,也就是向人展示他是健康的。要想获得健康的身体,必须保养好自己的精气神。精气神在哪里?精藏于肾 ,其功能体现在:腰板挺直,步履轻盈矫健。头发乌黑茂密,牙齿坚固。气藏于心,其功能体现在:声音洪亮,底气足,气色红润,唇红肤润光泽,不易疲劳。神藏于脑,其功能体现在:思路敏捷,反应灵敏,遇事果断,镇定自若,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要想保养好精气神,就要保养好心脑肾,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的养生中顺应自然规律:春夏养阳,秋冬养阳。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正如《灵枢·本神论》所言:“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于文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大家可能不太好理解:春夏阳气旺盛,反倒要“养阳”;秋冬阴气渐长,反倒要“养阴”,似乎有悖阴阳平衡之道。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何春夏要养阳。

春夏之季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此时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一方面应该适当早起,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进食大葱、生姜、豆芽、秧苗尖等舒展阳气的食品,心态上宜开朗外向,使阳气顺应季节、天气变化以生发调达。夏季不恣意贪凉饮冷,避免人体阳气过分消耗。另一方面,阴阳互根,阳气生发,必须有阴液的补充才能够使身体的阳气、阴津在较高水平上维持平衡。在酷暑炎热之时,也应阴居避暑热,保护阴津,防过汗伤液。增加饮水,多吃些滋阴生津的蔬菜瓜果,来适应阳气的生发,为阳气的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

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由凉转寒,万物都趋于收藏状态。一方面,此季节应以食物来填补阴精,使阴精积蓄,培补肾元,骨健髓充,元神得养,也是对夏季损伤阴精的补充。另一方面,更应固护阳气。起居上应早睡,与日出同起,防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保护消减的阳气,使阳气不至外泄。同时适应阴气渐长的特点,增加羊肉、韭菜、干姜、肉桂等温阳食品。心态上应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以求阳与阴配,使得阳气在较低水平上与阴液相平衡。这一段主要讲无论春夏秋冬,阴阳的保养要求取得平衡,不能偏颇。

春夏养阳,可以理解为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将“养”视为“顺应”,将“阳”释为“自然界阳气的升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云:“逆春气,则少阳不升,肝气内变。”春天是阳气初生之季,属少阳之气。少者,小也,意味春天的阳气微微初生,不像夏季那么隆盛,需要精心养护。具体到夏季“养长”,彭子益在其《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认为:“夏长……夏浮……浮者,阳热浮也……长者,长阳热也”。炎夏自然界的特点是“阳热浮”,“养长之道”就应该是“长阳热”。就是让自己的阳气顺应自然界“阳热浮”的状态,发散于体表。

阳气的发散怎么才能做到呢?需要“无厌于日”和“若所爱在外”。对于“无厌于日”和“若所爱在外”,可以这样理解:“在夏天,对于日光的照射要不知满足,尽量多晒;对于户外活动,要像有所爱的人或物在外面吸引一样,即多做户外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体内多余的废气、垃圾尽量地向外排泄,才能保证秋冬时人体收藏的是精华,而不是糟粕。”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阳气会逐渐减弱,而阳气不足又会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导致人体早衰。所以,从春季开始到夏初,在自然界少阳之气生发之时,要顺应阳气上升之势来养阳,这不仅有助于预防疾病和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可有效延缓衰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M4ODUyNA==&mid=403082220&idx=2&sn=77ccfa50b5273b0b098d90361740e869&scene=5&srcid=0315TXDphc4VnLrf0ZcBNQD9#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