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診療院

アクセスカウンター


2024-05-07
养生时辰表
8
被太多人遗忘的中医原创
作者:瑞典魏巍医生(中医之声团队成员,原首都医大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原首都医大中英双语教师)

对于很多很多人尤其远离古文及古医书的国人,祖国医学—中医意味着“古老、落后及不科学”,可当你看完如下文字,我想人们忽略中医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太少太少的人了解我们自己的医学,那么那么多原创及重大发现就在我们的古医书里。浮躁的社会,不缺对祖国医学的一再亵渎,稀缺的是拿起古书阅读了解、获得灵感而创新,稀缺的对自己文化、医学、艺术等的尊重和传承!

蒸馏水亦系袓国始创。公元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刘文泰等著《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甑气水,以物于炊饮饭时,承取”。

口罩始自中国元代,始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之《东方见闻录》中。其中记载:“在宫廷里,那些侍侯皇帝饮食的人,口与鼻一律都要蒙上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使他们所发出的气息,不致传到皇帝的食物上去。”这种“蚕丝与黄金丝织成的巾”,应为最早的口罩。据此看来,中国发明和使用口罩的历史,至少已有700多年了,西医使用仅90年。

人工呼吸法及胸外按压法: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首先将人工呼吸急救法用于“自缢死”的经验载入《金匮要略》。其中记载:“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个摩捋臂肠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吸呼眼开。”东汉时医家已用按胸、按腹,又配合屈伸四肢等活动,急救自缢死。张仲景通过他的临床实践,充分肯定了这种急救法,认为:“法最善,无不活者。”《本草纲目》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这种人工呼吸法,相当于今天的胸外心脏按摩和臂环运动式。

口对口呼吸:公元3-6世纪时的医学著作《中藏经》,有人说是华佗著,经考证乃是由六朝人撰,据《中藏经》记载:“缢死方,先令人抱起解绳,不得用刀断,扶于通风处,高首卧,取葱根末,吹入两鼻,更令亲人吹气入口,喉喷出涎,即以矾石末取丁香煎汤调一饯匕灌之。”这么说来,口对口吹气式,在中国约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了。

导尿术:本法主要用于癃闭(尿潴留)的急救,早在唐代就有明确的导尿术记载。《外台秘要》和《备急千金要方》两书都多次提到导尿术。如《备急千金药方》即载有:“小便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津液大通,便愈。”说明导尿术在唐代已应用于尿闭的治疗。《卫生宝鉴》还介绍了几种方法。“用猪尿胞一个,底头出一小眼子,翎筒通过,放在眼儿内,根底以细线系定……透于里,小便即出。”在此基础上已发展成导尿术。据宋代《证类本草》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称:“治小便不通及关格方,取生土瓜根捣取汁,以少水解之,简中吹下部,取通”。古以大便不通为内关,小便不通为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故此记载反映出公元四世纪可能已经运用原始导尿术。《肘后备急方》未曾提出较详尽的导尿技术,但可以称得上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导尿记载。

灌肠术:此法可上溯到东汉末年,张仲景将竹管套入猪胆囊内,把猪胆汁灌入直肠进行导泻的记载。我国最早的外治专著清代医家吴师机著之《理瀹骈文》云:猪胆汁和蜜熬锭蘸皂角末塞肛门,名胆导法;津液枯者,蜜加盐熬,名蜜导;阴结便秘者,蜜汁中加姜汁、生附子末、或陈酱姜或草乌等。肛门内灌猪胆汁或麻仁油治疗大便秘结不通,将小竹筒挤入肛门内,则是灌肠法的运用,是导法的先驱。现在医者又将该法发展为清洁灌肠和药物保留灌肠,常用中药灌肠治疗各种病症,如高热、便秘、中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

鼻饲术:对饮食不入、汤药不进、生命垂亡的病人,采用鼻饲术。鼻饲术最早记载于宋金时代。宋代《圣济总录》记有:“治一切急风……,如急风口噤,用青葱筒子灌于鼻内,口立开,大效。”说明宋代或宋以前鼻饲是以青葱筒子导入的。金代张子和对此术加以改进,使之更接近于现代水平:一夫病痰厥,不知人,牙关紧急,诸药不能下,候死而已。戴人见之……乃取长蛤甲磨去刃,以纸裹其尖,灌于右鼻窍中,咽然下咽有声……顿苏。”长蛤是一种呈三角状而略圆,长约4cm的蛤仁壳,其状酷似现代的漏斗,接以纸管鼻饲喂饲。现代用橡胶管,鼻咽入食道直接入胃,通过鼻饲给药或营养物质。

腹腔穿刺术:此法用于腹水治疗。本法早在东周战国时期的《灵枢•四时气》:“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筒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疒水,必坚,来缓则烦闷,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疒水尽乃止,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这里指的是腹水而言,本法目前已发展成腹腔穿刺术。

缝合法:隋代太医博士巢元方等人著《诸病源候论》卷三六《金疮成痈肿候》:凡始缝其疮,名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相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上下逆顺,急缓相望。创口缝合类似现代医学8字缝合法。

外科急诊手术:古代名医华佗并非世界及中国最早实施外科手术之人,在国内考古中已经发现开颅术案例三十多起,其中可以确信带有病理治疗色彩的约有十一起,时间多为距今2000~4000年前。而2001年在山东广饶傅家村大汶口文化遗址392号墓发现的一个颅骨则将我国开颅手术历史上推到5000年前,该颅骨右侧顶骨31×25mm椭圆形缺损,“根据体质人类学和医学X光片、CT检查结果,392号墓墓主颅骨的近圆形缺损系开颅手术所致。此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墓主长期存活、骨组织修复的结果。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这种手术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排出某种原因导致的颅内压。就全球范围而言,开颅手术的历史有可能上溯到旧石器时期。综合以上使人相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的上古医人“割皮解肌”的手术技艺是有一定根据的,传曰:中庶子曰:“……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揲”为整理、折叠,“荒”可通“肓”,爪通“抓”,幕即膜,“幕,覆也”)

《周礼·天官》中明确记载了距今3000多年的周代就有疾医、疡医、食医、兽医的医事分工,彰示了当时的医学发展水平。

战国时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人类最早运用汞剂治疗外科感染的情况,还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内痔结扎术。

鼻子是胚胎发生最早的器官,为《汉书•杨雄传》第一次道破,之后《方言》之“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正字通》:“人之胚胎,鼻先受形”。

南北朝时期的《僧深集方》中记载的“五瘿丸”,由鹿的甲状腺制成,是世界上最早的用天然甲状腺激素治疗甲减合并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的记载。

隋朝的《诸病源候论》记载了肠吻合术。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用:1、用动物肝脏防治夜盲症(维生素A缺乏导致) 2. 始用下颌脱臼整复法,该法一直沿用至今。

唐代的《外台秘要》记载了消渴病患者的尿液是甜味的,以及如何通过尿液诊断黄疸。

唐代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宋代,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

公元十一世纪宋代天文学家、地质学家及数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喉:“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置入喉中,吹之能着人言,谓之颡叫子。”

1861年美尼尔氏初次报道美尼尔氏综合征,我国则在宋代(1264年)杨士瀛《直指方》注意到这一个问题“劳伤气血,风邪袭虚,使精脱肾惫,则耳转而聋”,明白指出耳因性眩转与耳聋之疾患;又说:“厥聋必有时见眩运之证”,更强调“厥聋”的眩晕是“时见”,即其病之发作,或隔数日、数月,甚至于数年等不规则时间,为突发性、短暂性,而非长期性,与美尼尔氏病之症候符合。

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中初次介绍内腔镜钳取异物的方法。

元代《世医得效方》里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脊柱骨折悬吊复位法。

最迟在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太平县开始种人痘来预防天花。后来这一方法流传到欧洲,才有的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

明代大医王肯堂始用喉外科分层缝合,陈实功《外科正宗》记录世界最早的鼻息肉手术;张景岳《景岳全书》首次记录鼓膜按摩术。

明代末年的《白猿经》描述了纯白结晶乌头碱的提取,比宋代《日华子诸家本草》中记载的乌头碱粗提物“射罔膏”更为详实具体,这是人类最早提取生物碱的记录。

清代(1868年)焦氏《焦氏喉科枕秘》发明开口器。

古徽州清代五大名医之一,西园喉科十余部祖刊之一得《喉科秘钥》中记载:“于病人脑后,先点巨蜡,再从迎面用灯照看,则光聚而患处易见矣。”可知现在耳鼻喉科检査时的采光方式,在祖国已沿用一百二十余年。西园喉科先叔祖郑梅涧于清乾隆年间(1775年)创制的“养阴清肺汤”成为当时治疗“白喉”的灵丹妙药。该药比德国医药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冯贝林,发明抗毒血清治疗“白喉”早一个多世纪。

当然,最应该让所有中国人铭记的一个人-葛洪。葛洪(284年-364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葛洪先生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 《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玉函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 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葛洪先生在世界医学历史上,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

大家可以想象1700年前,在交通落后及造纸落后的当时,涉猎大量医书、遍访民间医生书并写出百卷鸿篇巨著需要多大的付出!

产生于古时并一直在不断发展之祖国医学充满智慧与创新,其精专、严谨及科学程度远非你我想象。中医充满科学道理,如果身边的年您,能用充满智慧的不懈研究揭示中医奇效的奥秘、能用充满高科技和设计感的中医产品、产品包装、新材料针灸针、创意艾灸等把中医与科技连接,则中医之兴、中国之兴不远矣!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NDA4NTcwOQ==&mid=401516998&idx=1&sn=f143844e0b097c2afce61cf6bcf20d62&scene=5&srcid=01248G0UkUoLRJsOkW0igxi6#rd